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孝陵》
作者:刘昌 〔明代〕
佳气葱葱山势尊,
草香犹藉辇来痕。
五更月照沧江树,
万岁云开飨殿门。
周后神灵依上帝,
汉皇基业付诸孙。
清平一曲今遭遇,
惭愧春晖未报恩。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势巍峨,气宇轩昂,
草香依稀还留有车辙的痕迹。
五更时分,明月照耀着沧江边的树木,
万岁的云彩在殿门前散开。
周朝的神灵依然仰赖上天,
汉朝的基业已传给后代子孙。
如今我在此吟唱清平之曲,
心中感到惭愧,因为春天的阳光未曾报答恩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佳气:良好的气候,形容自然环境的优美。
- 葱葱:形容草木茂盛。
- 辇来痕:指皇帝出行时留下的车辙痕迹。
- 五更:指凌晨时分。
- 沧江:指长江或大江,象征着大气磅礴的自然景象。
- 万岁:古时对皇帝的祝愿。
- 飨殿:指祭祀的殿堂。
- 神灵:指古代神明或灵魂。
- 基业:指建立的事业或国家。
- 清平一曲:指《清平乐》这类表达太平盛世的曲子。
- 春晖:春天的阳光,象征恩惠和温暖。
典故解析:
- 周后神灵:指周朝的神灵崇拜,强调天命与正统。
- 汉皇基业:指汉朝建立的伟大事业,强调历史的延续和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昌,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其诗以清新雅致见长,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刘昌的创作风格受到了唐诗和宋词的影响,尤其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
《谒孝陵》创作于明代,正值明朝盛世,诗人通过对孝陵的拜谒,表达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先帝的怀念,反映了对当时政治与社会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孝陵》是一首抒情诗,刘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山川,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神圣。“佳气葱葱山势尊,草香犹藉辇来痕”,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意。接着,诗人引入了时间的概念,“五更月照沧江树”,在清冷的夜晚,月光洒在江树上,增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
而后,诗中提到的“周后神灵依上帝,汉皇基业付诸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历史传承的思考。诗人意识到,伟大的基业与神灵的庇佑都是需要后代来承担与发扬的。最后,诗人以“清平一曲今遭遇,惭愧春晖未报恩”收尾,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无奈与惭愧,似乎在诉说着对历史的责任感与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与个人责任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佳气葱葱山势尊:描绘山势高耸,气候宜人,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威严之美。
- 草香犹藉辇来痕:草香依旧,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回声,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 五更月照沧江树:在寂静的凌晨,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树木,增添了一种宁静与思索的气氛。
- 万岁云开飨殿门:象征着对皇权的祝福与尊崇,云开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周后神灵依上帝:提到周朝的神明,强调了历史的传承与崇拜。
- 汉皇基业付诸孙:历史的伟业最终承载在后代,暗示着责任的延续。
- 清平一曲今遭遇:吟唱太平盛世的曲调,表达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 惭愧春晖未报恩:内心的惭愧,感到未能回馈先辈的恩德,表达了一种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晖”比喻恩惠,生动形象。
- 对仗:如“佳气葱葱”与“草香犹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诗中多次提到历史和责任,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先辈的怀念、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与责任感。诗人在感慨历史的同时,也反思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与使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势:象征着伟大与高尚,代表着历史的沉淀。
- 草香:传达出自然的气息,象征着生命与历史的延续。
- 月光:象征着明亮与希望,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索与情感。
- 云开:象征着未来的光明与希望,传达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佳气葱葱”是指什么?
A. 草木茂盛
B. 天气阴沉
C. 风大雨小 -
“惭愧春晖未报恩”中“春晖”比喻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间的恩惠
C. 历史的沉重 -
诗中提到的“汉皇基业”指的是什么?
A. 文化传承
B. 国家大业
C. 个人成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历史感怀。
- 《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历史的回顾。
诗词对比:
- 《谒孝陵》与《登高》: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谒孝陵》则更注重历史的传承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