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赤壁》
时间: 2025-01-04 11:00: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至黄州,欣然独西笑。
赤壁落吾手,于焉恣游眺。
一杖陵层崖,划然发长啸。
把酒呼鱼龙,踞石登虎豹。
小亭遗像在,长髯侧乌帽。
卓哉东坡叟,煜煜神光照。
群儿戏弄兵,蚁斗何足道。
想公吊古心,还为后人吊。
鹤影落寒空,笛声来远棹。
杖策下荒岑,江烟起渔灶。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九日,我来到了黄州,心情愉悦地独自向西笑。
赤壁的景致尽收眼底,我在这里尽情游览眺望。
手握一根拐杖,走上高高的山崖,发出悠长的啸声。
举杯呼唤着鱼龙,坐在石头上仰望虎豹。
小亭子里留下的影像,长发飘扬,戴着乌色的帽子。
东坡先生真是卓越非凡,光芒四射,照耀了我。
一群孩子在玩兵捉的游戏,蚂蚁般的争斗又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呢?
我想到了公(苏轼)吊古的情怀,也是在为后人感慨。
白鹤的影子落在寒冷的天空,笛声从远处的船上传来。
我拄着拐杖走下荒凉的山岗,江边的烟雾升起,渔火闪烁。
注释
- 黄州:今黄冈市,苏轼被贬之地。
- 赤壁:指赤壁古战场,苏轼曾作《赤壁赋》。
- 卓哉东坡叟:指苏轼,东坡居士,意指其才华横溢。
- 蚁斗:形象化地描绘孩子们玩耍,强调其微不足道。
- 鹤影:象征高洁、孤独的意境。
- 杖策:手杖和策马,象征行动和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逢源是明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原因被贬。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作者游览赤壁,回忆历史,寄情山水,表达对苏轼等前辈的敬仰与对人生的哲思。此时正值秋季,诗中自然景物与人情相结合,充满了思古之幽情。
诗歌鉴赏
《九日登赤壁》通过描写秋日游览赤壁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思索。诗的开头以“欣然独西笑”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赤壁作为历史名地,承载了众多文人墨客的情怀,诗人在这里不仅是游览,更是对历史的追忆和思考。刘逢源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中描绘的场景如“鹤影落寒空,笛声来远棹”则增强了诗的意境,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亦对历史人物产生思考,表达出对苏轼的敬仰与对人世兴衰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却意蕴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至黄州,欣然独西笑。”:说明时间与地点,表达诗人心情愉悦。
- “赤壁落吾手,于焉恣游眺。”:赤壁的美景尽在眼前,诗人陶醉其中。
- “一杖陵层崖,划然发长啸。”:手握拐杖,站在高崖上发出悠长的啸声,表现豪情。
- “把酒呼鱼龙,踞石登虎豹。”:饮酒吟唱,仿佛与自然万物对话。
- “小亭遗像在,长髯侧乌帽。”:描绘古亭遗址,想象古人风采。
- “卓哉东坡叟,煜煜神光照。”:赞美苏轼的才华与光辉。
- “群儿戏弄兵,蚁斗何足道。”:对孩子们的玩耍表示轻松的态度。
- “想公吊古心,还为后人吊。”:诗人思考历史,感慨后人的命运。
- “鹤影落寒空,笛声来远棹。”:描绘孤独的意境,抒发对自由的向往。
- “杖策下荒岑,江烟起渔灶。”:回归自然,描绘江边的渔火,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鹤影落寒空”,将白鹤的影子比作孤独的情怀。
- 对仗:如“杖策下荒岑,江烟起渔灶”,展现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呼鱼龙”,使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赤壁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对苏轼的敬仰与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壁: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
- 鹤影:象征高洁与孤独。
- 江烟:代表宁静与自然的美。
- 渔灶:象征简单的生活与人和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坡叟”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杖策下荒岑,江烟起渔灶”中的“杖策”指的是什么?
- A. 牲畜
- B. 拐杖与马鞭
- C. 钓竿
-
诗中提到的“赤壁”是哪个著名的古战场?
- A. 长坂坡
- B. 赤壁
- C. 夷陵
答案:
- A. 苏轼
- B. 拐杖与马鞭
- B. 赤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描绘赤壁的景象,内涵深远。
- 王勃的《滕王阁序》:豪放之中兼具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刘逢源的《九日登赤壁》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均以赤壁为背景,但刘逢源更突出个人的情感体验,而苏轼则更侧重于历史的宏观叙述。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包含众多优秀古诗词,适合深入学习。
- 《诗经与汉乐府》:研究古代诗词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