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广济寺同黎惟敬顾汝修郑伯良顾汝和李于美邵长孺张元易登藏经阁得头字》
时间: 2025-01-01 15:4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赐萸同得帝城游,
佛阁凭看尽蓟丘。
鳷鹊自临平乐左,
芙蓉犹在曲江头。
群公皂帽寻僧日,
三载黄花对客秋。
只为清时终可恋,
白云何处不沧洲。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九日,我们一同游玩帝城,
在佛阁上俯瞰遥远的蓟丘。
喜鹊自然而然地停在平乐的左边,
而芙蓉花依旧在曲江的岸头盛开。
许多公子穿着黑色帽子寻访僧人,
三年的黄花在秋天对着客人绽放。
只是因为在这清幽的时光中终究会令人留恋,
那白云飘荡的地方,何处不是沧洲呢?
注释:
- 赐萸:古代习俗,重阳节登高时赠送一种叫“萸”的植物,象征长寿。
- 帝城:指的是古都,特指北京或其他重要城市。
- 鳷鹊:一种鸟,寓意吉祥。
- 芙蓉:指的是荷花,常与美丽的景色相关联。
- 皂帽:古代文人或士人的帽子,通常是黑色的,象征身份。
- 黄花:指的是菊花,重阳节时常用来象征长寿。
- 沧洲:象征远方的美丽水域,代表心灵的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大任,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题材,作品多以写景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助与友人同游的契机,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游玩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赐萸同得帝城游”,明确了游玩的时间和地点,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秋季的美丽。诗中提到的“鳷鹊自临平乐左”与“芙蓉犹在曲江头”,不仅为诗句增添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也传达出一种安宁与和谐的氛围。
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群公皂帽寻僧日”,将时光的流逝与友人的相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一句“白云何处不沧洲”,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然与洒脱的态度。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赐萸同得帝城游:在重阳节时,我们一同前往帝城游玩,并赠送萸。
- 佛阁凭看尽蓟丘:在佛阁上俯瞰远处的蓟丘,享受这美丽的景色。
- 鳷鹊自临平乐左:喜鹊自然地停在平乐的左边,增添了生机。
- 芙蓉犹在曲江头:荷花依然在曲江的岸头绽放,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群公皂帽寻僧日:许多公子穿着黑色帽子,寻访僧人,表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 三载黄花对客秋:三年来的黄花,在这个秋天再次与客人相对。
- 只为清时终可恋:因为这段清幽的时光令人留恋。
- 白云何处不沧洲:那飘荡的白云之处,何处不是美丽的沧洲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沧洲,象征着心灵的归属与理想的追求。
- 对仗:如“群公皂帽”和“三载黄花”,形成了整齐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思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萸:象征长寿和美好的祝愿。
- 佛阁:代表着宁静和智慧的空间。
- 鳷鹊:象征吉祥与欢快。
- 芙蓉:象征美与纯洁。
- 沧洲:象征理想与心灵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赐萸”是什么节日的习俗?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
“白云何处不沧洲”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愉悦
C. 追忆与感慨
D. 忧伤 -
诗中的“鳷鹊”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吉祥
C. 忧愁
D. 美丽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欧大任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重阳节文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