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集殿卿池亭分赋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7:41: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幽命词客,冠盖至如麇。
白云澹萧晨,黄花媚新酝。
洒翰湖山清,开樽鱼鸟近。
零露偃池荷,凄风携篱槿。
径回片桥出,林瞑寒城隐。
临流濯长缨,飘然袪尘坌。
白话文翻译:
我请来隐士作词,文人雅士如同麇鹿般前来。
白云在清晨显得淡然,黄花在新酝酿的阳光下绽放娇艳。
我在湖山间洒下笔墨,酒樽旁鱼鸟游弋相近。
露水轻轻洒落在池塘的荷叶上,凄冷的风带着篱笆旁的木槿飘过。
小径迂回出片段的桥,树林间隐约可见寒冷的城镇。
我在水边洗净长缨,轻飘飘地去除尘世的烦恼。
注释:
- 卜幽命:请隐士作词,卜有占卜、选择的意思。
- 冠盖:指文人雅士,形容他们的到来如同众多的鹿群。
- 白云澹萧晨:白云在清晨悠闲淡薄。
- 新酝:新的酝酿,指阳光刚刚升起,花朵娇艳。
- 洒翰:洒下笔墨,翰即笔墨。
- 零露:露水,形容清晨的清新。
- 偃池荷:偃,倒下,池塘里的荷花。
- 凄风携篱槿:指寒风带动篱笆旁的木槿花。
- 林瞑寒城隐:树林深处隐约可见寒冷的城市。
- 濯长缨:洗净长缨,象征洗净尘世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代中期,才华横溢,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月重阳节前后,时节正值秋高气爽,适合游乐和品酒,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聚会的期盼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时分,诗人与友人在山水田园间的悠闲聚会场景。开头两句写来宾的到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体现了文人之间的友谊与相聚的乐趣。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美丽:白云、黄花、湖山、鱼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特别是“零露偃池荷,凄风携篱槿”,生动表述了秋风中自然的气息,带有一丝凄凉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淡忧伤。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濯长缨”这一动作,象征性地表达了洗净尘世烦恼的愿望,体现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卜幽命词客:请来隐士作词,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冠盖至如麇:文人雅士如同麇鹿般聚集,形容聚会的热闹。
- 白云澹萧晨:描绘清晨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 黄花媚新酝:黄花盛开,形容自然的美好。
- 洒翰湖山清:诗人在自然中挥洒才情,营造出一种和谐美的画面。
- 开樽鱼鸟近:酒樽旁的鱼鸟,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零露偃池荷:露水沾湿荷叶,展现清晨的清新。
- 凄风携篱槿:寒风中的木槿,带来一丝惆怅。
- 径回片桥出:小径回环,暗示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
- 林瞑寒城隐:树林深处的城市,象征着人与自然的隔离。
- 临流濯长缨:洗净长缨,暗示洗去世俗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人比作麇鹿,形象生动。
- 拟人:例如“凄风携篱槿”,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珍视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宁静与自由。
- 黄花:代表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湖山:体现自然的壮丽与诗意。
- 露水:象征清新与纯洁。
- 凄风:寓意人生的无常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李攀龙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洒翰湖山清”中“翰”指的是什么? A. 笔墨
B. 酒樽
C. 诗词 -
“凄风携篱槿”中的“篱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鸟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攀龙的这首诗更注重人际关系与自然的融合,而王维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在艺术风格上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 李攀龙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