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处士郊居》

时间: 2025-01-05 09:24:34

石衣如发小溪清,溪上柴门架树成。

园里水流浇竹响,

窗中人静下棋声。

几多狎鸟皆谙性,无限幽花未得名。

满引红螺诗一首,刘桢失却病心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处士郊居
作者:皮日休 〔唐代〕

石衣如发小溪清,
溪上柴门架树成。
园里水流浇竹响,
窗中人静下棋声。
几多狎鸟皆谙性,
无限幽花未得名。
满引红螺诗一首,
刘桢失却病心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小溪清澈如丝,溪边的柴门旁树木茂盛。园中流水冲击竹子,发出悦耳的声响,窗内的人安静地在下棋。许多小鸟在这里自由自在,对环境非常熟悉;而那些默默盛开的幽花,虽然美丽却无人知晓其名。最后,诗人提到一首由红螺引出的诗句,表达了对刘桢因病而失去的心境的惋惜。

注释:

  • 石衣:指石头上覆盖的苔藓,形容清幽的环境。
  • 狎鸟:狎,指亲近、习惯,鸟儿熟悉这里的环境。
  • 红螺:红螺是一种贝类,这里引申为诗歌的灵感来源。
  • 刘桢:刘桢是汉代著名的诗人,因病而感到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子羽,唐代诗人,因其风骨高洁、个性洒脱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李处士郊居》创作于皮日休隐居的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在唐代,士人多追求清幽的隐居生活,诗中展现了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开头几句便通过“石衣”、“小溪清”等细节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环境,透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实景,更通过对小鸟和幽花的描述,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园里水流浇竹响,窗中人静下棋声”一句,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后面的“几多狎鸟皆谙性,无限幽花未得名”则暗示着生活中许多美好事物往往被人忽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整首诗最后提到的“满引红螺诗一首,刘桢失却病心情”,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的遭遇相联系,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反思。综合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衣如发小溪清:用“石衣”比喻苔藓,形象地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与环境的清幽。
  • 溪上柴门架树成:描绘了溪流旁边的柴门和茂密的树木,增添了生活气息。
  • 园里水流浇竹响:水流声与竹子相互交织,营造出自然的和谐音景。
  • 窗中人静下棋声:窗内的宁静与外界自然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衣”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享受。
  • 拟人:如“狎鸟皆谙性”,赋予小鸟以人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自然与隐逸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溪:象征宁静和纯净。
  • :象征高洁和坚韧。
  • :象征自由与灵动。
  • 幽花:象征美好但被忽视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衣如发”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热闹的市场
    B. 清幽的小溪
    C. 繁华的城市
    D. 荒凉的沙漠

  2. “园里水流浇竹响”中的“竹”象征着什么? A. 生命力
    B. 富贵
    C. 低调与坚韧
    D. 诗歌的灵感

  3. 诗中提到的“刘桢”是指? A. 诗人
    B. 画家
    C. 学者
    D. 历史人物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皮日休的《李处士郊居》更注重细腻的观察和内心的情感流露,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各异,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享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