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

时间: 2025-01-05 09:27:00

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

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一月便翠鳞,终年必赪尾。

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
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一月便翠鳞,终年必赪尾。
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

白话文翻译:

在湖岸边移土,一半是鱼卵。
池塘中春雨滋润,鱼儿点点如蚂蚁般活跃。
一个月后便长出翠绿的鱼鳞,终年都将是鲜红的鱼尾。
请问两位渔夫,谁知道种鱼的好处?

注释:

  • 移土:指在湖边挖土、整治环境。
  • 鱼子:鱼卵,指鱼的生殖物。
  • 春雨:指春天的雨,象征生机。
  • 点点活如蚁:形容鱼儿的活跃,像蚂蚁一样活泼。
  • 翠鳞、赪尾:翠鳞指鱼的鱼鳞呈绿色,赪尾则指鱼尾呈红色。
  • 绶人:指渔夫,古代的称谓。
  • 种鱼利:指养殖鱼类的好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唐代诗人,以诗词和散文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皮日休的《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系列,反映了他在渔业和生态方面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湖塘,强调了种鱼的价值,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景象描绘了春天的湖畔,突显了种鱼的过程和价值。开篇便通过“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环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接着,诗人通过“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描绘了春雨滋润下,鱼儿们在水中欢快游动的景象,生动地传达了自然界的生机。

诗中“翠鳞”和“赪尾”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鱼的美丽,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结尾的“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则带出了一种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渔业发展的关注,提问渔夫们关于种鱼的益处,既是对传统渔业的尊重,也引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活哲学的反思,展现了自然与人、生命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赋予了种鱼这一行为以更深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移土湖岸边:描绘了在湖边进行土地整治的场景,暗示着人为的干预与管理。
  2. 一半和鱼子:提到鱼卵,表明这里是养殖场所,暗示生命的孕育。
  3. 池中得春雨:春雨象征着生命的滋养,暗示自然的恩惠。
  4. 点点活如蚁:形容鱼儿活泼,生动地展现了生态的活力。
  5. 一月便翠鳞:指鱼类生长的迅速,展现了生命的旺盛。
  6. 终年必赪尾:强调鱼的鲜艳,象征着丰收。
  7. 借问两绶人:转向渔夫,体现出对渔业的重视。
  8. 谁知种鱼利:提问,引发思考,强调种鱼的经济与生态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儿的活跃比作蚂蚁,生动形象。
  • 对仗:如“翠鳞”“赪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春雨象征生命与希望,鱼的颜色象征丰收与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种鱼的过程与价值展开,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子:象征生命的开始,新的希望。
  • 春雨:象征滋养与生长。
  • 翠鳞、赪尾:象征丰收与美丽,代表着自然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雨”象征什么? a) 干旱
    b) 生机与滋养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b

  2. “翠鳞”和“赪尾”分别指什么? a) 鱼的颜色
    b) 太阳的光辉
    c) 水的清澈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绶人”指的是什么? a) 渔夫
    b) 农夫
    c) 商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渔舟唱晚》 by 张志和

诗词对比:

  • 《江雪》:同样描绘自然与渔民生活,但更强调孤独与寒冷的境遇。
  • 《渔舟唱晚》:展现了渔民的生活乐趣,情感更为欢快。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