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时间: 2025-01-01 13:45:11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开京城的感受,诗人看到繁华的帝都金色的茎(指的是繁盛的景象)渐行渐远,而扶风的石柱正迎面而来。山川壮丽的景色仍在继续,出行的道路依旧漫长而悠远。

注释:

  • 帝里:指的是京城,这里特指长安(今西安)。
  • 金茎: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与兴盛的朝代。
  • 扶风:这里可能指的是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地名,可能有意指自然景观。
  • 山川:指的是自然景色,隐含着乡土的美好。
  • 行路:出行的道路,象征人生旅途。

典故解析:

  • 金茎:常用来形容繁华的城市或兴盛的时代,可能引申至对过往繁华的怀念。
  • 扶风石柱:扶风的石柱可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前方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号季凌,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意境深远和情感真挚著称。王勃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勃离开京城,前往其他地方的途中。诗人在离别中感受到对繁华的追忆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展示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而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的情景。开头的“帝里金茎去”瞬间勾勒出繁华的都市生活,金色的茎象征着朝代的繁荣。随着离京的距离增大,诗人进入了更加自然和宁静的环境,迎面而来的“扶风石柱”似乎在暗示着他即将开始新的旅程。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的结尾,诗人虽在旅途上,却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壮丽,反而让他心中平静,尽管前方的道路漫长而悠远,但心中却自有一番从容。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示了城市与自然的不同,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这种对景的描写不仅是对外在环境的刻画,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里金茎去:离开的京城,象征着繁华和兴盛的生活。
  • 扶风石柱来:迎接诗人的是自然的景象,暗示着新的开始。
  • 山川殊未已:自然的壮丽景色仍在,说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行路方悠哉:尽管旅途漫长,诗人却在其中感受到宁静与从容。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金茎”和“石柱”形成对比,表现出自然与城市的不同。
  • 意象:通过“山川”与“行路”的意象,展现了人生态度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的怀念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茎:象征繁华、兴盛。
  • 石柱:象征自然的坚韧与不变。
  • 山川:自然的美丽,代表诗人向往的宁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帝里金茎”指的是什么? A. 京城的繁华
    B. 自然的美丽
    C. 乡土的风情

  2. “行路方悠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焦虑
    B. 从容
    C. 忧伤

  3. “扶风石柱”象征了什么? A. 繁华
    B. 自然
    C. 旅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旅途的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反映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王勃与李白的作品中都有对自然的描写,但王勃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加豪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对比,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勃诗文集》
  • 相关唐代诗人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