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
时间: 2025-01-14 01:20: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席留欢日未曛,
远坊归思已纷纷。
无妨按辔行乘月,
何必逃杯走似云。
银烛忍抛杨柳曲,
金鞍潜送石榴裙。
到时常晚归时早,
笑乐三分校一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席间欢乐的时光尚未结束,然而我已因思乡之情而纷扰不已。即使在月光下缓行也无妨,何必像云一样逃避酒杯呢?银烛还没舍得熄灭那杨柳的曲子,金鞍也在暗中送走这身石榴裙。到最后,常常是晚归却又早走,欢笑的乐趣不过是三分,而忧愁却占了一分。
注释
- 促席:指的是快要结束的席位,暗示宴会即将结束。
- 归思:思念归家的情感。
- 按辔:指的是停下马匹,暗示心中的犹豫。
- 逃杯:逃避饮酒的场合,表达对宴席的无奈。
- 银烛:指的是蜡烛,象征宴会的温馨气氛。
- 杨柳曲:指宴会上的乐曲,杨柳象征柔美与婉约。
- 金鞍:象征高贵的马具,暗示身份或地位。
- 石榴裙:指女性的服饰,象征美丽的女子。
- 校一分:指的是欢乐与忧愁的比例,强调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772年,卒于846年,历任多种官职,因其作品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广受欢迎。白居易的诗作常关注民生,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参加宴会时写的,反映了他对归家的思念和对当下欢乐时光的珍惜。诗中充满了对人情世故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宴会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宴会中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促席留欢日未曛",通过“促席”二字,暗示宴会即将结束,但欢乐的气氛仍在延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接着,"远坊归思已纷纷",将思乡之情与宴会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隐隐的忧伤。
接下来的两句,"无妨按辔行乘月,何必逃杯走似云",则是对归家的坚定态度的表达。即使是在月光下缓缓行走,也不必急于逃避饮酒的欢聚,反映出一种成熟的处世态度。这里的“逃杯”不仅指逃避饮酒,更暗含着对生活中某种责任感的反思。
在描写宴会的美好时刻时,诗人提到“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展现出宴席上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女子,渲染出一种愉悦的氛围。但最终,“到时常晚归时早,笑乐三分校一分”一句,则回到对欢乐与忧愁的深思,揭示出生活中欢乐与忧伤的交织。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抑扬顿挫,既有对欢乐的珍惜,也有对归家的思念,展现出白居易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促席留欢日未曛:宴席即将结束,日头尚未西沉,留恋欢乐的时光。
- 远坊归思已纷纷:尽管欢乐,心中却已开始思念远方的家。
- 无妨按辔行乘月:无妨放慢脚步,在月光下行走。
- 何必逃杯走似云:何必急于逃避饮酒的欢聚,如同云雾般轻易消散。
- 银烛忍抛杨柳曲:银烛即将熄灭,依依不舍地听着杨柳的乐曲。
- 金鞍潜送石榴裙:高贵的马具暗中送走身着石榴裙的女子。
- 到时常晚归时早:常常晚归反而早走,形成一种矛盾。
- 笑乐三分校一分:欢笑与乐趣占了三分,而忧愁却占了一分,情感复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如“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形成美感。
- 比喻:如“逃杯走似云”将逃避酒杯比作云,形象生动。
- 夸张:如“笑乐三分校一分”,强调欢乐与忧愁的比例,使情感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表达了对欢乐的珍惜与对归家的思念,反映了人们在享乐与思乡之间的复杂情感。诗人在此诗中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烛:象征温暖的氛围,宴会的欢乐。
- 杨柳曲:象征柔美与婉约,宴会上的乐趣。
- 金鞍:象征地位与高贵,反映出社交场合的奢华。
- 石榴裙:象征美丽的女子,增添了宴会的色彩。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中丰富的感情层次,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烛”象征着什么?
- A. 灯火
- B. 温暖的氛围
- C. 美丽的女子
- D. 酒杯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欢乐的珍惜
- B. 对金钱的追求
- C. 对战争的反思
- D. 对自然的赞美
-
“逃杯走似云”中“云”用来比喻什么?
- A. 轻易消散
- B. 美丽动人
- C. 忧愁满怀
- D. 施舍之物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情感,但白居易更注重对宴会的描绘与欢乐的珍惜,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深刻思考。两者的情感基调虽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反映出两位诗人在对待生活与情感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