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14 04:14:16

过雨园林绿渐浓。

晚霞明处暮云重。

小桥东畔再相逢。

睡起未添双鬓绿,汗融微退小妆红。

几多心事不言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过雨园林绿渐浓。
晚霞明处暮云重。
小桥东畔再相逢。
睡起未添双鬓绿,
汗融微退小妆红。
几多心事不言中。

白话文翻译:

经过一场雨,园林中的绿意愈加浓郁。
晚霞映照的地方,暮云又沉重起来。
在小桥的东边再次相逢。
刚睡醒未曾添加发鬓的颜色,
汗水浸湿,微微退去的妆容显得红润。
心中有多少烦恼,却都默默不言。

注释:

  • 浣溪沙:词牌名。
  • 过雨:指经历过雨水的。
  • 园林:指花园或树林,象征自然美。
  • 晚霞:傍晚时分的彩霞,象征美好时光。
  • 小桥:小桥流水人家,常用来描绘宁静的乡村风景。
  • 双鬓绿:指头发的颜色,古代女性常用青色或黑色染发。
  • 妆红:指女性的妆容,通常是指腮红。
  • 心事:心中的忧虑或秘密。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和情感描写,传达出一种恬淡而深沉的情感,符合宋代诗词常见的抒情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生于宋代,擅长词作,与当时的词人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齐名。赵彦端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常以自然景物映衬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一个温暖的傍晚,经过雨水洗礼的园林,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对再相逢的期待与内心的隐秘情感。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诗的开篇以“过雨园林绿渐浓”引入,渲染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雨后的园林,绿意盎然,仿佛象征着生命的重生与希望。接下来的“晚霞明处暮云重”,形成鲜明的对比,晚霞的美丽与暮云的沉重交织,暗示着生活中的快乐与忧愁并存。这种情感的对比在“小桥东畔再相逢”中得以升华,暗示着重逢的期待,同时也带来了一丝不安。

后两句“睡起未添双鬓绿,汗融微退小妆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脆弱,反映出一种自然的状态——不加修饰的真实与纯粹。最后一句“几多心事不言中”,总结了全诗的情感核心,内心的烦恼无法言表,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整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交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雨园林绿渐浓:经历雨水的洗礼,园林的绿色愈加浓郁,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美好。
  2. 晚霞明处暮云重: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下的彩霞与沉重的暮云形成对比,暗示生活中的欢乐与忧愁。
  3. 小桥东畔再相逢:在小桥的东边再次相见,暗示重逢的期待与情感的深刻。
  4. 睡起未添双鬓绿:刚醒来,头发的颜色没有修饰,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状态与女性的柔美。
  5. 汗融微退小妆红:因汗水而稍微退去的妆容,展现出真实与纯粹的美。
  6. 几多心事不言中:内心的烦恼无法言表,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晚霞”与“暮云”的对比,展现生活的两面性。
  • 意象:如“园林”、“小桥”等,渲染出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性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内心的隐秘情感,展现了人们在美好与忧愁中徘徊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园林:象征自然与生命力。
  • 晚霞:代表美好时光,转瞬即逝。
  • 小桥:人际关系的象征,暗示重逢与离别。
  • 鬓绿:女性的美丽与青春,反映出内心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浣溪沙》的作者是: A. 李清照
    B. 赵彦端
    C. 辛弃疾
    D. 苏轼

  2. 诗中“晚霞明处暮云重”表达了: A. 生活的快乐
    B. 生活的忧愁
    C. 自然的美
    D. 人际关系

  3. “几多心事不言中”意指: A. 心事重重
    B. 心情愉悦
    C. 心中无事
    D. 说出心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赵彦端《浣溪沙》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前者更注重对比与情感的隐秘,后者则更直接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