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

时间: 2025-01-14 18:44:47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唐代〕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白话文翻译:

幽静的情思没有尽头,这里去往何处随缘而定。
晚风吹动着我的小舟,花香的道路引入溪口。
夜幕降临,游船转入西边的山谷,
远隔山岭,我仰望南斗星。
潭水的烟雾轻轻飘散,林间的月光低垂在身后。
生活的事物就这样随处弥漫,我愿意成为一个持竿垂钓的老人。

注释:

  • 幽意:幽静的情感或意境。
  • 无断绝:没有尽头,意指情感的绵延不绝。
  • 随所偶: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 晚风:傍晚的风,给人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
  • 溪口:小溪的入口,象征着通向未知的旅程。
  • 际夜:夜幕降临时分。
  • 西壑:西边的山谷,暗示着游船的方向。
  • 南斗:指南方的北斗星,代表指引和方向。
  • 潭烟:潭水上升起的烟雾,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持竿叟:持竿钓鱼的老人,象征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綦毋潜,唐代诗人,字子潜,号无虑,生于唐玄宗时期。他在诗歌创作中多表现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用细腻的描写展现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春泛若耶溪》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诗人以春水为背景,抒发了自得其乐的情怀。

诗歌鉴赏:

《春泛若耶溪》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开篇“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和随缘的态度,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日游船的画面。晚风轻拂,花香四溢,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接下来的“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则展示了夜幕降临时的宁静与思考,诗人仰望南斗星,似乎在思索人生的方向。

最后两句“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在意境上更显得朦胧而梦幻,潭水的烟雾和月光的低垂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最后一句“愿为持竿叟”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安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意无断绝:表达诗人对自然幽静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2. 此去随所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随性态度。
  3. 晚风吹行舟:描绘了春日傍晚的美好情景。
  4. 花路入溪口:花香弥漫,带来生机与希望。
  5. 际夜转西壑:夜幕降临,游船驶向西边的山谷。
  6. 隔山望南斗:仰望星空,思考人生的方向。
  7. 潭烟飞溶溶:水面的烟雾轻柔飘散,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8. 林月低向后:月光低垂,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9. 生事且弥漫:生活的琐事在心中弥漫。
  10. 愿为持竿叟:表达了对安静悠闲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潭烟”比喻生活中的种种琐事。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晚风吹行舟”。
  • 对仗:如“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晚风:代表着宁静与温暖。
  • 花路:象征美好的前程与生活的乐趣。
  • 南斗:引导人生方向的象征。
  • 潭烟:象征生活的复杂与朦胧。
  • 林月:代表宁静的内心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意无断绝”是什么意思? A. 情感的尽头
    B. 情感的绵延不绝
    C. 自然的幽静
    D. 生活的琐事

  2. “愿为持竿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渴望繁华
    B. 渴望安静的生活
    C. 渴望旅行
    D. 渴望事业成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自然的美,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杜甫《春望》:反映了春天的美好与社会动荡的对比,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