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净寺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4 19:50: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常苦人间不尽愁,每拚须是入山休。
若为此夜山中宿,犹自中宵煎百忧。
百战西江方底定,六飞南甸尚淹留。
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
白话文翻译:
人世间的愁苦无尽无休,想要解脱只能躲入山中休息。
假如今晚在山中宿营,也只能在半夜里煎熬百般忧虑。
经历了百战,西江的局势才得到稳定,南甸却依旧受困。
谁能真正逆天而行,老人们又能不为明天的谋划而担忧?
注释:
- 常苦:常常忍受。
- 人间:世间,指现实生活。
- 不尽:无穷无尽。
- 拚:拼搏,努力。
- 宿:住宿、过夜。
- 煎:煎熬,形容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 百忧:形容烦恼众多。
- 百战西江:指经历了许多战斗,西江的局势才得以稳定。
典故解析:
- 西江与南甸:可能是指历史上与王守仁所处时代相关的地理位置,反映社会动荡与战乱。
- 回天力:出自《庄子》,意指改变命运的能力,暗示人力的微薄与无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守仁(1472-1529),字守仁,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创立了“阳明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守仁经历多次战斗与复杂政治局势之时,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痛苦的感慨以及对人力的无奈。
诗歌鉴赏:
《宿净寺四首 其二》展现了王守仁对人间苦愁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感。诗的开头直指“人间愁苦无尽”,暗示作者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入山休”表达了一种逃避与渴望安宁的心态,但即使在山中宿营,也无法逃避内心的焦虑,表现出一种“无处可逃”的绝望感。最后几句提到的战争与谋划,则反映出时局的动荡和个人的渺小,质问谁能真正改变这一切,展现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结合个体内心的挣扎,构成了一幅充满哲理与情感的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揭示了人间愁苦的普遍性,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挣扎。
- 中间两句通过描述战斗与困境,体现出社会动荡与个人无力感。
- 最后两句则提出对改变命运的思考,带有哲学的深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山中宿营与内心的焦虑相结合,寓意深刻。
-
主题思想:
- 诗歌围绕人间的愁苦与命运的无奈展开,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山:象征逃避与安宁,但不可得。
- 夜:代表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忧:内心的烦恼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守仁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百战西江”主要指什么?
- A. 和平
- B. 战斗
- C. 旅行
- D. 休息
-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人间愁苦与命运的无奈
- C. 爱情
- D. 友谊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守仁的《宿净寺》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着重于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而后者则更多体现出对生活的豪情与洒脱,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王守仁的诗更为深沉,李白则显得奔放。
参考资料:
- 《王守仁诗文选》
- 《明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