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菱溪石歌》
时间: 2025-01-14 04:16:35
滁州信至诧双石,云初得自菱水滨。
长篇称夸语险绝,欲使来者不复言。
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
麒麟才生头角异,混沌虽死窍凿存。
琅邪之郡偏且僻,得石固可骇众观。
予尝飞帆入震泽,穷探异境登龟鼋。
居民百户石为业,日夜采琢山不贫。
山前森列战白浪,犹似万百铁马群。
雨昏浪打岁月古,千株万穴僵复奔。
自嗟才力本衰弱,安敢抵敌为之文。
况兹出产极易致,乡俗见惯不甚尊。
彼以至少合贵重,胡为久弃如隐沦。
偶逢积识见奖拔,众目今乃称奇珍。
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
立于新亭面幽谷,共为澡刷泥沙痕。
凉泉下照嘉树阴,翠影澄澹留烟云。
褒以篇章绘缣素,积岁汨没一旦伸。
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于穷津。
世人爱憎逐兴废,使我吟叹伤精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菱溪石歌》
滁州信至诧双石,
云初得自菱水滨。
长篇称夸语险绝,
欲使来者不复言。
画图突兀亦颇怪,
张之屋壁惊心魂。
麒麟才生头角异,
混沌虽死窍凿存。
琅邪之郡偏且僻,
得石固可骇众观。
予尝飞帆入震泽,
穷探异境登龟鼋。
居民百户石为业,
日夜采琢山不贫。
山前森列战白浪,
犹似万百铁马群。
雨昏浪打岁月古,
千株万穴僵复奔。
自嗟才力本衰弱,
安敢抵敌为之文。
况兹出产极易致,
乡俗见惯不甚尊。
彼以至少合贵重,
胡为久弃如隐沦。
偶逢积识见奖拔,
众目今乃称奇珍。
百人拥持大车载,
城市观走风涛翻。
立于新亭面幽谷,
共为澡刷泥沙痕。
凉泉下照嘉树阴,
翠影澄澹留烟云。
褒以篇章绘缣素,
积岁汨没一旦伸。
苟非高贤独赏激,
终古弃卧于穷津。
世人爱憎逐兴废,
使我吟叹伤精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滁州所见的奇石,初次听闻这些石头时,他感到惊讶。诗中提到,这些石头是从菱水旁得来的,长篇的赞美之词让人觉得极为珍贵,希望来者能对其赞美不绝。诗人描绘了石头的奇特形状,挂在墙上让人惊心动魄。提到的麒麟和混沌则用以象征这些石头的独特与稀有。琅邪这个地方虽然偏僻,但石头的独特之处吸引了众多观众。作者回忆自己曾乘船进入震泽,探索异地,发现居民以石为生,日夜在矿山中劳作。山前的浪潮仿佛是一群战马,岁月的侵蚀让石头千疮百孔。诗人感叹自己的才华有限,难以与这些石头相提并论。尽管这些石头的产出并不稀有,但人们却常常忽视它们的价值。偶尔看到有识之士对它们的赞赏,才让它们重新被社会重视。那些携带石头的大车行驶在城市,让人们饶有兴趣地观看。站在新亭前,面朝幽谷,诗人共同洗刷身上的泥沙痕迹。凉泉的清影照在树荫下,烟云缭绕。经过岁月的积累,诗人希望能用文字将这些美好记录下来,然而如果不是有高人赞美,这些石头或许仍会被埋没在历史的角落。世人对事物的爱憎随着时间而变化,让诗人倍感伤感。
注释:
- 滁州:古代地名,今为安徽省滁州市。
- 菱水:指菱角水边,象征水边的美丽风景。
- 琅邪:古地名,现为山东省的一部分,因盛产美玉而著称。
-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和独特。
- 混沌: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状态,象征无序和混沌的生命起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舜钦(苏舜钦,1035—1110),字子美,号微之,宋代文学家、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之美,并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时值经济发展和市民文化觉醒期,苏舜钦借助对奇石的描写,反映了时代对美的追求及对人才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被忽视的事物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和菱溪石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奇观的诗,更是一曲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苏舜钦通过对双石的描写,表面上是在赞美奇石,实际上则是在探讨人们对美与价值的认知。诗中所提到的石头,象征着那些被世俗所忽视的珍宝,正如许多才华横溢的个体,在社会的喧嚣中常常被埋没。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这些石头的独特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惊艳与震撼。
同时,诗中融入了作者的自我反思,表达了他对自身才华的谦逊与对时代变化的无奈。诗的最后,作者感叹世人对事物的爱憎变化无常,让他倍感心伤,这不仅是对石头的感慨,也是对他自身遭遇的投射。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中穿插着自然的美,展现了苏舜钦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滁州信至诧双石:信件从滁州寄来,惊讶于这双石的奇特。
- 云初得自菱水滨:听闻这石头是从菱水边采集而来。
- 长篇称夸语险绝:长篇大论地赞美这些石头的险峻与奇妙。
- 欲使来者不复言:希望来者不再多言,只能叹为观止。
- 画图突兀亦颇怪:画作中石头的形状奇特而令人惊异。
- 张之屋壁惊心魂:挂在墙上的画作让人心惊胆跳。
- 麒麟才生头角异:用麒麟来比喻这石头的独特。
- 混沌虽死窍凿存:即使混沌之气已去,石头依然存在其价值。
- 琅邪之郡偏且僻:琅邪这个地方虽然偏僻,却因石头而人所共赏。
- 得石固可骇众观:得到了这样的石头,自然让人惊叹。
- 予尝飞帆入震泽:作者曾乘船进入震泽,探索异地。
- 穷探异境登龟鼋:到达有名的龟鼋,进一步探寻奇境。
- 居民百户石为业:当地百户人家以石为生,日夜采石。
- 日夜采琢山不贫:辛勤劳作,山中不缺乏石头资源。
- 山前森列战白浪:山前的浪涛汹涌,仿佛战马在奔腾。
- 犹似万百铁马群:这一景象让人联想到成群的铁马。
- 雨昏浪打岁月古:岁月如雨,浪涛拍打着时间的痕迹。
- 千株万穴僵复奔:千百株树木,万千洞穴,依旧如故,奔流不息。
- 自嗟才力本衰弱:自己感叹才华本就有限。
- 安敢抵敌为之文:不敢以才华去与之抗衡。
- 况兹出产极易致:即使石头的出产并不稀罕。
- 乡俗见惯不甚尊:乡俗对这种事物已习以为常,不再尊重。
- 彼以至少合贵重:然而人们却将稀有之物视为珍宝。
- 胡为久弃如隐沦:为何这些石头被长久忽视,如同隐没于尘埃?
- 偶逢积识见奖拔:偶然间遇到有眼光的人,给予了赞赏。
- 众目今乃称奇珍:众人现在都称这些石头为奇珍。
- 百人拥持大车载:百人拥挤着,大车装载着石头。
- 城市观走风涛翻:在城市中观赏,风涛翻滚,场面壮观。
- 立于新亭面幽谷:站在新亭,面对幽深的山谷。
- 共为澡刷泥沙痕:一起洗去身上的泥沙痕迹。
- 凉泉下照嘉树阴:凉泉的影子照在美丽的树荫下。
- 翠影澄澹留烟云:翠绿的影子清澈如烟云。
- 褒以篇章绘缣素:通过诗文来赞美这些石头。
- 积岁汨没一旦伸:经过岁月的积累,才得以显现。
- 苟非高贤独赏激:若不是有高人赞赏,石头终究会被遗忘。
- 终古弃卧于穷津:这些石头可能会被遗弃,沉睡在偏僻的地方。
- 世人爱憎逐兴废:世人的喜好与厌恶随时间而变。
- 使我吟叹伤精神:使得我在吟咏中感到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比作奇珍异宝,提升了其价值感。
- 拟人:描述浪涛如战马奔腾,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中常出现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日夜采琢山不贫”。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奇石的描绘,反映了对被忽视事物的重新认识,表达了对世俗评价的思考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谦卑和对社会变化的无奈。诗歌以石为象,既象征着自然的奇妙,又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变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石:象征稀有与独特,代表着被忽视的美。
- 浪涛: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变迁。
- 麒麟:象征吉祥与独特,突出石头的珍贵。
- 幽谷:象征宁静和深邃,反映心灵的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和菱溪石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舜钦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琅邪”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河南
- B. 山东
- C. 安徽
-
诗中用来比喻奇石的神兽是?
- A. 龙
- B. 麒麟
- C. 凤凰
答案:
- B. 苏舜钦
- B. 山东
- B. 麒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庐山谣》 vs 《和菱溪石歌》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景观与人对自然的感悟,但《庐山谣》更侧重于自然的壮丽,而《和菱溪石歌》则在赞美奇石的同时,反映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诗经与宋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