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寥寥庭馆暮寒时,
四檐鸣雨垂。
博山沉水袅游丝,
玉釭花烬微。
蟾影浅,漏声迟,
愁多成梦稀。
客行虽好不如归,
有怀当语谁。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黄昏时分,庭院显得空旷而冷清,屋檐下雨声滴落。博山的水面上,游丝般的烟雾袅袅升起,灯下的烛火微弱闪烁。月影淡淡,漏刻的声音也显得慢条斯理。愁苦的思绪多得像梦一样稀疏。虽然在外出行也不错,但终究不如回家来得好,心中惦记的情感又能与谁倾诉呢?
注释:
- 寥寥:形容空旷、冷清。
- 四檐:指房屋的四个屋檐。
- 博山:一种山石,常用作水景的装饰。
- 袅:轻盈地升起。
- 游丝:形容烟雾或细丝轻盈飘动的样子。
- 玉釭:玉制的灯,形容灯光柔和。
- 蟾影:月亮的影子,蟾蜍常被用来象征月亮。
- 漏声:漏壶滴水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诗人和政治家,以其诗歌和散文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常感孤独和思乡,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与归属感。
诗歌鉴赏:
《阮郎归》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寒冷的黄昏时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孤独、愁苦的心境。诗的开头以“寥寥庭馆”描绘出一种空寂的环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单。接下来的“博山沉水袅游丝”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意境,仿佛在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蟾影浅,漏声迟”两句,既是对月光与滴水声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折射,象征着他在外游历时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客行虽好不如归,有怀当语谁”,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即使在外行走再好,心中对归属的渴望与思念却无法得到满足,表现出一种无言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心的对比,展示了人们在外游荡时内心的孤独与归属的渴望,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寥寥庭馆暮寒时:描绘了黄昏时分,庭院显得空旷、寒冷,引出诗人孤独的心情。
- 四檐鸣雨垂:细雨声淅沥,营造出一种沉静而愁苦的氛围。
- 博山沉水袅游丝:通过自然景象描绘,表达一种柔美又哀伤的意境。
- 玉釭花烬微:微弱的烛光象征着希望的渺茫,突出诗人内心的迷茫。
- 蟾影浅,漏声迟:月亮的影子与滴水声都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
- 愁多成梦稀:愁苦的思绪让人难以入眠,梦境稀疏而模糊。
- 客行虽好不如归:虽有游历的乐趣,却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 有怀当语谁:表达了对归属的渴望与无法倾诉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寥寥庭馆比作孤独的心境。
- 拟人:将雨声与漏声赋予了情感。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反映了人们在外漂泊时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 庭馆:象征着家与归属,突显孤独感。
- 雨:寓意忧伤,象征诗人内心的愁苦。
- 博山、游丝: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感性与对美的向往。
- 蟾影:象征月亮,暗指思乡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蟾影浅”指的是什么?
A. 鱼的影子
B. 月亮的影子
C. 树的影子
答案:B -
“愁多成梦稀”意指什么?
A. 梦境丰富
B. 愁苦使梦境模糊
C. 只做美梦
答案:B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喜乐
B. 孤独与思乡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现思乡之情,通过月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而《阮郎归》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归属感的渴望。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而刘基则通过细腻描写展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
- 《元代文学的特征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