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时间: 2025-01-06 10:30:05

蓝桥无复捣玄霜。

情长恨更长。

寒鸦何处认昭阳。

埋愁未有乡。

腰束素,额涂黄。

嬉春谢蝶狂。

新声还自按伊凉。

亏他木石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蓝桥无复捣玄霜。情长恨更长。寒鸦何处认昭阳。埋愁未有乡。腰束素,额涂黄。嬉春谢蝶狂。新声还自按伊凉。亏他木石肠。


白话文翻译:

蓝桥边再也没有人捣制玄霜了。我的情意仍然绵长,怨恨却愈发悠长。寒鸦不知道飞向何方,来寻找那昭阳的美景。埋藏的愁苦,却仿佛没有归属的乡土。腰间束着素绸,额头上涂着黄色,春天嬉戏的蝴蝶已经离去,欢笑声也渐渐冷却。可叹的是,这一切都因木石般的冷漠而无法改变。


注释:

字词注释

  • 蓝桥:指蓝色的桥,常用作美好景象的象征。
  • 捣玄霜:捣制一种名为“玄霜”的药物或香料,意指繁华已逝。
  • 寒鸦:指寒冷季节的乌鸦,象征孤独与忧愁。
  • 昭阳:指美好的阳光或美丽的女子。
  • 埋愁:隐藏或掩埋内心的忧愁。
  • 腰束素:指腰间束着素色的绸带,形象化的描绘女性的装扮。
  • 额涂黄:额头上涂抹黄色,可能暗指妆饰。
  • 嬉春:在春天嬉戏玩乐。
  • 木石肠:形容内心如木石般冷漠无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蓝桥”与“寒鸦”都是常见的意象,前者常与美好景象相连,后者则象征孤独,结合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当下孤独情感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钰,清代诗人,主要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语言著称,常常描绘女性的情感世界和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阮郎归》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阮郎归》在意境上给人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宁静的情感。整首诗围绕“情长恨更长”这一主题展开,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冷漠的无奈。诗人以“蓝桥无复捣玄霜”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失去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光阴的流逝与美好往事的不可追忆。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寒鸦”、“嬉春”、“蝶狂”等,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与个人的孤独感。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为读者提供了更深的情感共鸣。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腰束素,额涂黄”,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美。同时,诗人通过比喻与拟人的手法,将内心的愁苦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直观且富有张力。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情的叹息,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值得读者反复品味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蓝桥无复捣玄霜”:蓝桥再也没有人捣制美好的时光,暗指失去。
  2. “情长恨更长”:情感绵延,但怨恨却愈发加深。
  3. “寒鸦何处认昭阳”:寒鸦失去方向,象征孤独无助。
  4. “埋愁未有乡”:内心的愁苦没有归属,暗示漂泊之感。
  5. “腰束素,额涂黄”:描绘女性的装扮,增添了诗的细腻感。
  6. “嬉春谢蝶狂”:春天的嬉戏与欢乐已然消逝。
  7. “新声还自按伊凉”:新声乐曲渐渐冷却,暗示失去活力。
  8. “亏他木石肠”:内心冷漠如木石,无法改变情感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木石肠”,形象地展现了内心的冷漠。
  • 拟人:将自然意象与情感结合,使得孤独感更为鲜明。
  • 对仗:如“腰束素,额涂黄”,增添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冷漠的感慨,揭示了人在面对情感与孤独时的无奈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蓝桥:象征美好与失去的时光。
  • 寒鸦:代表孤独与内心的忧伤。
  • 素、黄:色彩的对比,象征着清纯与妩媚。
  • 春、蝶:代表生机与欢乐,反衬出失落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蓝桥”象征什么? A. 美好时光
    B. 失落的情感
    C. 孤独的心灵
    D. 以上皆是

  2. “寒鸦”在诗中主要象征: A. 欢乐
    B. 孤独
    C. 生命
    D. 美丽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往昔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与时光的思念。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透露出孤独与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章钰的《阮郎归》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围绕着爱情与时间的主题,但章钰更侧重于孤独感的描绘,而李清照则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