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三首 其一 秋塘
作者: 崔荣江
秋池水浅青莲老。乱了花儿,瘦了枝儿。
又著泠风忍一吹。阑干倚是怜花客。
来赴佳期,又误佳期。
恰月圆时叹别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秋天的池塘水浅,青莲已渐渐枯老。花儿纷乱,树枝也显得瘦弱。
又恰逢凉风轻轻一吹。倚靠在栏杆上的人,正是那怜花的客人。
本是来赴佳期,却又误了佳期。
偏在这月圆之时,叹息与心爱的人的别离。
注释:
- 青莲: 指的是池塘中的莲花,青色的莲花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但此处暗示其已老去。
- 泠风: 凉风,表示秋天的风。
- 阑干: 栏杆,指的是岸边的栏杆,常用于观景。
- 怜花客: 指喜爱花的人,常常与情感、思念相结合。
- 佳期: 美好的时光,通常指相聚的时刻。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别的典故,但“月圆”通常象征团圆和思念,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与离别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关注人情冷暖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中秋之际,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秋天的池塘和生机的衰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通过秋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秋池水浅青莲老”,即刻引发读者对季节变迁的思考,青莲的衰老象征着生机的逝去。接下来的“乱了花儿,瘦了枝儿”,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传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美感。
“又著泠风忍一吹”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秋风以感情,使其似乎在忍耐着什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阑干旁的“怜花客”象征着那些在秋天里感伤的人,既是对花的怜惜,也是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因缘分未到而错过的遗憾,尤其是“恰月圆时叹别离”,在中秋这个团圆的时刻,诗人却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反衬出“佳期”的可贵和短暂,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思乡之情与离愁别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池水浅青莲老。
秋天的池塘水位低,青色的莲花已经衰老,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乱了花儿,瘦了枝儿。
花朵枯萎,树枝显得瘦弱,描绘出秋天的凋零与无奈。 -
又著泠风忍一吹。
凉风轻轻吹过,似乎在无情地催促着一切的衰退。 -
阑干倚是怜花客。
倚靠在栏杆上的人,正是对花朵和美好时光的怜惜者,暗示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来赴佳期,又误佳期。
本想来到美好的时光,却又错过了,反映出命运的无常。 -
恰月圆时叹别离。
在这个象征团圆的时刻,诗人却感到离别的痛苦,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
修辞手法:
- 拟人: “泠风忍一吹”赋予风以情感。
- 对仗: 诗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象征: “月圆”象征团圆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惋惜,展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池: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退。
- 青莲: 代表着美好与纯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老。
- 泠风: 秋风带来的凉意,象征着离别的无情。
- 阑干: 表达了怀旧与思念的情感寄托。
- 月圆: 代表团圆、幸福,却在此处引发了离别之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莲老”指的是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时间的流逝
C. 美好的回忆 -
“阑干倚是怜花客”的意思是什么?
A. 喜欢花的人在那里
B. 花儿在凋零
C. 栏杆的装饰 -
诗中提到的“佳期”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离别的时刻
C. 环境的变化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过往情感的惋惜,风格细腻。
- 杜甫《月夜忆舍弟》:借月表达思亲之情,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描绘花与月的意象,但情感更为激昂,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崔荣江的《采桑子三首 其一 秋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