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竹三禽图 高启 〔明代〕
棘枝疏瘦竹枝低,三鸟寒多每并栖。 月落山空秋梦断,不知谁个最先啼。
白话文翻译:
稀疏的荆棘枝和瘦弱的竹枝低垂,三只鸟儿因寒冷而常常并肩栖息。月亮落下,山中空寂,秋夜的梦境中断,不知哪只鸟最先啼叫。
注释:
- 棘枝:荆棘的枝条。
- 疏瘦:稀疏而瘦弱。
- 竹枝:竹子的枝条。
- 并栖:并排栖息。
- 月落:月亮落下,指夜晚的结束。
- 山空:山中空寂,形容环境的寂静。
- 秋梦断:秋夜的梦境中断,比喻美好的时光或梦想的破灭。
- 最先啼:最先开始啼叫,指鸟儿的鸣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疏竹三禽图》可能是他在某个秋夜,观察到鸟儿在寒冷中并肩栖息的情景,有感而发创作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鸟儿的生存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寂静场景。棘枝和竹枝的低垂,形象地表现了秋夜的萧瑟和寒冷。三只鸟儿的并肩栖息,不仅传达了它们在寒冷中的相互依偎,也隐喻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团结和互助。月落山空,秋梦断,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不知谁个最先啼”,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隐含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棘枝疏瘦竹枝低:这句诗通过描绘棘枝和竹枝的形态,传达了秋夜的萧瑟和寒冷。棘枝和竹枝的“疏瘦”和“低”,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凋零和衰败。
-
三鸟寒多每并栖:这句诗描绘了三只鸟儿在寒冷中并肩栖息的情景。“寒多”强调了寒冷的程度,“每并栖”则表现了鸟儿们相互依偎的情景,隐喻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团结和互助。
-
月落山空秋梦断:这句诗通过“月落”和“山空”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秋梦断”则隐喻了美好的时光或梦想的破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
不知谁个最先啼:这句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隐含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先啼”的鸟儿,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和更迭。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将鸟儿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 意象:通过描绘棘枝、竹枝、鸟儿、月亮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和鸟儿的生存状态,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棘枝和竹枝:象征着自然界的凋零和衰败,传达了秋夜的萧瑟和寒冷。
- 三只鸟儿:象征着生命和希望,表现了它们在寒冷中的相互依偎,隐喻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团结和互助。
- 月落山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棘枝疏瘦竹枝低”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繁茂 B. 秋天的萧瑟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
“三鸟寒多每并栖”中的“并栖”是什么意思? A. 单独栖息 B. 并排栖息 C. 高处栖息 D. 低处栖息
-
诗中“月落山空秋梦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D. 愤怒
-
“不知谁个最先啼”中的“最先啼”指的是什么? A. 鸟儿的鸣叫 B. 人的呼喊 C. 风的吹拂 D. 雨的落下
答案:
- B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描绘月夜的寂静和孤独,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涧中鸟儿的鸣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高启《疏竹三禽图》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描绘了寂静的自然景象,但高启的诗更多地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亲情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选》:收录了高启的众多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高启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