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树南江近,青山北郭遥。 江清目渺渺,林冷发萧萧。 食鲙知晨钓,听歌识暮樵。 寻常送归客,不过水西桥。
白话文翻译:
南江边上红树近,北城外青山远。 江水清澈视野广,林中冷寂声萧萧。 品尝鲙鱼知晨钓,听歌声识暮樵。 平常送别归客,只到水西桥。
注释:
- 红树:指秋天的树木,叶子变红。
- 南江:指南边的江河。
- 北郭:指北边的城郭。
- 渺渺:形容视野广阔。
-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
- 鲙:即鲙鱼,一种鱼类。
- 晨钓:早晨钓鱼。
- 暮樵:傍晚砍柴。
- 水西桥:地名,指送别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此诗可能创作于他隐居期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作者隐居地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隐居地的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首两句通过对红树和青山的描绘,展现了南江近、北郭遥的空间感。中间两句通过江清和林冷的对比,传达了宁静与凄凉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食鲙和听歌的细节,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自得。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树南江近,青山北郭遥:通过红树和青山的对比,展现了南江近、北郭遥的空间感。
- 江清目渺渺,林冷发萧萧:江水清澈,视野广阔;林中冷寂,声音凄凉。
- 食鲙知晨钓,听歌识暮樵:通过食鲙和听歌的细节,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自得。
- 寻常送归客,不过水西桥:表达了作者送别归客的寻常情景,体现了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修辞手法:
- 对比:红树与青山,江清与林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拟人:林冷发萧萧,赋予林木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树:秋天的树木,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
- 青山:远处的山峦,象征着宁静和遥远。
- 江清:清澈的江水,象征着纯净和宁静。
- 林冷:冷寂的林木,象征着孤独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红树”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树木 B. 春天的树木 C. 夏天的树木 D. 冬天的树木
-
诗中的“北郭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北边的城郭很近 B. 北边的城郭很远 C. 北边的城郭很高 D. 北边的城郭很矮
-
诗中的“食鲙知晨钓”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喜欢吃鲙鱼 B. 作者知道如何钓鲙鱼 C. 作者通过食鲙鱼来了解晨钓的生活 D. 作者通过食鲙鱼来了解暮樵的生活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诗词对比:
- 高启的《郊墅杂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田园生活,但高启的诗更注重细节和日常生活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