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

时间: 2025-01-01 14:38:19

水国烟乡足芰荷,就中芳瑞此难过。

风情为与吴王近,红萼常教一倍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国烟乡足芰荷,就中芳瑞此难过。
风情为与吴王近,红萼常教一倍多。

白话文翻译:

在这水乡烟雾缭绕的地方,满是芰荷,然而其中的美丽和芬芳却难以超越。
因为这里的风情与吴王的近郊相连,红色的荷花常常让人觉得比别处多出一倍的美丽。

注释:

  • 水国:指水域众多的地方,形容江南水乡。
  • 烟乡:指烟雾弥漫的地方,形容朦胧的景象。
  • 芰荷:即荷花,生于水中的植物,象征美丽和清雅。
  • 芳瑞:美好的气象和瑞气,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 风情: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 吴王:指春秋时期的吴王,象征着富饶和文化的地方。
  • 红萼:红色的荷花,象征着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约公元739年-约公元799年),字德润,号逸民,唐代著名的诗人,以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著称。他的诗风清新明快,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重台莲花》是陆龟蒙在游历江南水乡时创作的,受到了当地秀丽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影响。诗中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情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水乡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开头的“水国烟乡”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烟雾缭绕、水乡氤氲的意境中,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芰荷”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水乡的美丽与清新。作者通过“芳瑞此难过”表达了对这种美景的赞叹,但又隐含着一种无奈,仿佛这种美好是不可超越的。

接下来的“风情为与吴王近”则将视野扩大到历史文化,吴王的提及不仅象征着丰饶的土地,也暗示着这片土地上流淌的灿烂文化。诗中提到的“红萼常教一倍多”,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这里荷花的特别之处,突显了江南水乡的富饶和美丽。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和谐,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历史的厚重,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刻情感和赞美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国烟乡足芰荷:描绘了一个水域丰富、烟雾弥漫的地方,生长着众多的荷花。
  2. 就中芳瑞此难过:其中的美好和祥瑞让人难以超越,表达了一种对美的向往和无奈。
  3. 风情为与吴王近:江南的风情与吴王的文化相连,暗示着历史的深厚。
  4. 红萼常教一倍多:红色的荷花在这里显得格外多,运用了夸张手法,强调了江南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乡比作“水国”,引发对江南的联想。
  • 夸张:用“常教一倍多”来强调荷花的美丽。
  • 对仗:句式结构严谨,形成了美丽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荷花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江南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不可得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乡:象征着生命和灵动,代表着自然的优美。
  • 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美丽,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吴王:作为历史人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陆龟蒙
    • C) 杜甫
  2. “水国烟乡”中的“水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江南水乡
    • C) 西域
  3. 诗中提到的“红萼”主要指的是?

    • A) 荷花
    • B) 牡丹
    • C) 菊花

答案:

  1. B) 陆龟蒙
  2. B) 江南水乡
  3. A) 荷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龟蒙的《重台莲花》与杜甫的《江南春》进行对比,两首诗均描绘了江南的美景,但陆诗更侧重于荷花的美丽和不可超越的情感,而杜诗则强调春天的生机与繁荣。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