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二十首 其二十 故曲》

时间: 2025-01-19 19:11:37

故曲吟来为故客,几声檀板红牙。

前缘已杳付恒沙。

那年头上髻。

换了鬓边花。

滋味堪堪言不得,弦音拨弄吁嗟。

酸甜苦辣各些些。

尔仍居海角,我已走天涯。

意思解释

临江仙二十首 其二十 故曲

作者: 崔荣江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故曲吟来为故客,几声檀板红牙。前缘已杳付恒沙。那年头上髻,换了鬓边花。滋味堪堪言不得,弦音拨弄吁嗟。酸甜苦辣各些些,尔仍居海角,我已走天涯。


白话文翻译:

我为故人吟唱这首老曲,声声檀板声传来,往日缘分已如沙般消逝。那年你我共赏花时,你的发髻已换成了鬓边的花朵。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说,弦音拨动着我的叹息。酸甜苦辣,无不经历,而你仍然在海角,我却已经走向天涯。


注释:

  • 故曲:旧曲,指的是古老的歌曲或乐曲。
  • 檀板:一种乐器,用于伴奏。
  • 恒沙:比喻极其细小和无穷无尽的沙子,代表时间的流逝。
  • 头上髻:古代女性的发型,象征青春。
  • 鬓边花:指鬓发边的花朵,常用来装饰,象征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恒沙”,可以追溯到佛教中“如恒河沙”的说法,寓意时间的无尽和缘分的渺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崔荣江在对往昔友谊的追忆中创作而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反映了当代人对情感和记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故曲》是一首充满感伤和回忆的诗歌,通过对昔日曲调的吟唱,诗人唤起了往昔的情感。全诗以“故曲”为引子,展开对友人和往事的追忆。开头的“故曲吟来为故客”,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怀旧的氛围,仿佛在耳边响起的乐音,召唤出旧时的种种回忆。而“几声檀板红牙”,则透出一丝温暖与亲切。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前缘已杳付恒沙”,让人感受到那份难以再现的缘分已如沙子般飘散无踪。接下来的“那年头上髻,换了鬓边花”,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人事的变迁。人生如梦,昔日的美好已成过去,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两句“尔仍居海角,我已走天涯”,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身的孤独。海角天涯,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选择与命运的差异,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缘分。

这首诗不仅在字句上流畅优美,更在情感的层次上深邃动人,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曲吟来为故客:吟唱旧曲是为了怀念故人,传达出对友谊的珍视。
  2. 几声檀板红牙:乐声中传来的檀板声,增添了怀旧的氛围。
  3. 前缘已杳付恒沙:过去的缘分如沙般消逝,表明时光流逝无情。
  4. 那年头上髻,换了鬓边花:描绘了岁月的变迁,象征着青春的流逝。
  5. 滋味堪堪言不得:心中滋味难以言表,情感复杂而难解。
  6. 弦音拨弄吁嗟:乐声拨动心弦,带来叹息。
  7. 酸甜苦辣各些些:人生经历了多种滋味,情感的丰富多样。
  8. 尔仍居海角,我已走天涯:表达了朋友的分离与自身的流浪,令人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恒沙”比喻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诗的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旧曲的吟唱,表达对友谊的思念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曲:象征着往昔的回忆与情感。
  • 檀板红牙:传达出温馨的氛围。
  • 恒沙:隐喻时间的无尽与人生的渺小。
  • 头上髻、鬓边花:象征青春与美好时光,隐含着对逝去岁月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故曲”指的是什么? A) 新曲
    B) 旧曲
    C) 乐器

  2. “前缘已杳付恒沙”中的“恒沙”比喻了什么? A) 友情
    B) 时间流逝
    C) 美好回忆

  3. 诗中“尔仍居海角,我已走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情长存
    B) 离别的惆怅
    C) 重聚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崔荣江的《故曲》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主题上均涉及到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白更多的是孤独中的自我陶醉,而崔荣江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迁与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崔荣江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