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舟棱天庆观夜坐》
时间: 2025-01-17 09:50: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山千里秋风客,搔首夜深寒雨窗。
万古兴亡心一寸,孤灯明灭影成双。
鬓边日月如飞鸟,眼底尘埃拟涨江。
高枕欲眠眠不稳,晓锺迢递发清撞。
白话文翻译:
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我是秋风中的旅客,夜深时,我搔首思索,寒雨打在窗上。
万古以来的兴亡,内心却仅如一寸之微,孤灯下明灭的光影,仿佛成了双影。
鬓角的白发如同飞鸟般匆匆流逝,眼中积聚的尘埃似乎要涨起江水。
我高枕而卧,却无法安稳入睡,清晨的钟声远远传来,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注释:
- 搔首:形容思索或困惑的姿态,意为抓头。
- 万古兴亡:指自古以来的兴盛与衰亡,感慨历史的长河。
- 孤灯:指只有一盏灯,象征孤独和寂寞。
- 日月如飞鸟:比喻时间的飞逝。
- 尘埃:指眼中的污垢,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
- 高枕欲眠:指想要安静地入睡,但心中无法平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是宋代的诗人,字子宽,号渔隐,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诗词、散文等作品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流离之际,诗人身为客旅,面临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孤独感。
诗歌鉴赏:
《客舟棱天庆观夜坐》通过描绘诗人身处秋夜的孤独情景,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思和对家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便通过“家山千里”与“秋风客”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身为外客的孤独感。夜深时,寒雨打窗,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接着,诗人感慨“万古兴亡”,用“心一寸”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沉重思考,显示出对兴亡变迁的无奈与惋惜。而“孤灯明灭影成双”则暗示了诗人在孤独中自我对话和内心的挣扎。在这孤独的夜晚,时间如飞鸟般消逝,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与惆怅愈发显著。
最后两句“高枕欲眠眠不稳,晓锺迢递发清撞”描绘了诗人难以入眠的烦恼,伴随远处的钟声,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山千里秋风客:诗人身处千里之外的异乡,感受到秋风的萧瑟,暗示孤独与思乡之情。
- 搔首夜深寒雨窗:深夜思索,寒雨打窗,营造出孤独和忧愁的氛围。
- 万古兴亡心一寸:历史的变迁在心中只留下微小的印记,表现对历史的无奈。
- 孤灯明灭影成双:孤灯的光影交错,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 鬓边日月如飞鸟:时间如飞鸟般匆匆而过,感叹岁月的流逝。
- 眼底尘埃拟涨江:眼中的尘埃象征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似乎要淹没整个江面。
- 高枕欲眠眠不稳:想要安静入睡却无法做到,表现内心的不安。
- 晓锺迢递发清撞:清晨的钟声远远传来,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月如飞鸟”,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快速流逝。
- 拟人:如“孤灯明灭”,赋予静物以情感,渲染孤独的情境。
- 对仗:如“高枕欲眠眠不稳”,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萧瑟与孤独,暗示时光的变迁。
- 寒雨:象征着忧愁与思念。
- 孤灯: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 飞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尘埃:象征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家山千里秋风客”的意思是: A. 诗人身处家乡
B. 诗人远离家乡
C. 诗人愁苦的心情 -
“万古兴亡心一寸”中“心一寸”指的是: A. 心中的感慨
B. 心情的变化
C. 心的宽度 -
诗人难以入睡的原因是: A. 听到钟声
B. 寂寞与忧虑
C. 餐后不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客舟棱天庆观夜坐》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对亲人的牵挂,而冯时行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