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卢使君二首》
时间: 2025-01-06 13:5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卢使君二首
作者:贯休
一领彤弓下赤墀,惟将清净作藩篱。
马卿山岳金相似,张绪风情柳不如。
心染烟霞新句出,笔驱奸蠹宿根隳。
鄱阳黎庶还堪羡,头有重天足有牦。
司马迁文亚圣人,三头九陌碾香尘。
尽传棣萼麟兼凤,终作昌朝甫与申。
楼耸娇歌疏雨过,风含和气满城春。
因知寰海升平去,又见高宗梦里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的士人风范与理想生活。诗人手握红色的弓,站在红色的台阶上,心中只有清净的思想作为防护。马卿的山岳与金色的辉煌相似,而张绪的风情却比不上垂柳的婀娜。我的心灵被烟霞的美景所染,新的诗句纷纷涌出,笔下驱逐了那些残留的恶习。鄱阳的百姓仍然令人羡慕,头顶蓝天脚踏牦牛。司马迁的文才与圣人相提并论,三头九陌的诗句如香尘般流传。尽管传诵的都是美好而珍贵的才华,终究也只是昌朝与申国的范畴。高楼耸立,清歌荡漾,疏雨过后,春风满城。因而我知道,四海升平的日子已经过去,再次见到高宗的梦中人。
注释
- 彤弓:红色的弓,象征勇武和英雄气概。
- 赤墀:红色的台阶,表示高贵和威严。
- 马卿、张绪: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分别指马援和张骞。
- 烟霞:指美丽的山水景色,象征诗人的灵感。
- 鄱阳:指鄱阳湖地区,寓意朴实的百姓生活。
- 司马迁:汉代史学家,以《史记》著称,象征文学与历史的结合。
- 棣萼、麟凤:象征美好的事物,寓意才华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字子安,号云峰,唐代诗人,以其高雅的诗风著称,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与咏怀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理想与对社会的思考,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贯休的《上卢使君二首》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诗中以“彤弓”、“赤墀”等意象开篇,构建出一种清新而又高远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马卿的山岳与张绪的风情,表达了对人文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心的清净才是最为珍贵的。
此外,贯休通过“心染烟霞新句出,笔驱奸蠹宿根隳”来表明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自然与生活的交融,强调了艺术创造的纯净与高尚。诗中提到的“鄱阳黎庶”,不仅是对平民百姓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最后,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表明了对社会和谐与安宁的向往,同时也通过“高宗梦里人”的意象,蕴含了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深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领彤弓下赤墀:开头以鲜明的色彩描绘诗人的形象与环境,表现出一种英雄气概。
- 惟将清净作藩篱: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纯洁,表现出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
- 马卿山岳金相似:通过比喻表现出对前人伟业的钦佩。
- 张绪风情柳不如:对比中揭示出自然的柔美更胜于人文的风采。
- 心染烟霞新句出:灵感来自于自然的美,诗人的创作与自然密切相关。
- 笔驱奸蠹宿根隳:表达对陋习与陈腐思想的批判,追求新颖的思想。
- 鄱阳黎庶还堪羡:对百姓生活的赞美,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
- 尽传棣萼麟兼凤:将历史名人和美好事物结合,强调人文精神的传承。
- 楼耸娇歌疏雨过:描绘出城池春日的美好景象,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 因知寰海升平去:表现出对社会安宁与和平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展现出诗人细腻的观察与深邃的思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现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珍视,展现了诗人理想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彤弓:象征力量与勇气,代表着诗人追求理想的决心。
- 烟霞:美丽的自然景象,代表灵感与诗意。
- 鄱阳:象征平民百姓的生活,反映社会的真实与关怀。
- 高宗梦里人: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意象,传达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彤弓”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自然
- B. 勇气与力量
- C. 历史文化
- D. 清净生活
-
诗中提到的“鄱阳黎庶”主要指什么?
- A. 文人雅士
- B. 平民百姓
- C. 自然景色
- D. 历史人物
-
诗人在结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忧虑
- B. 对社会和谐的期待
- C. 对个人名利的追求
- D. 对美好生活的失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更加强调豪情与壮志。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贯休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