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时间: 2025-01-17 08:45:36

冰澌著树成云朵,林稍白月欹将堕。

户下有啼乌,如悲良夜徂。

兰芳销翠被,凄恻惊眠起,起坐待天明,飞霜入鬓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冰澌著树成云朵,
林稍白月欹将堕。
户下有啼乌,
如悲良夜徂。
兰芳销翠被,
凄恻惊眠起,
起坐待天明,
飞霜入鬓清。

白话文翻译:

冰冷的水滴在树上,仿佛变成了云朵,
林间的月光微斜,似乎要坠落。
窗下传来乌鸦的啼叫,
像是在悲叹这美好的夜晚即将逝去。
兰花的香气淡去,覆盖的绿色被褥也随之消失,
凄凉而悲伤,我惊醒在梦中,
坐起身来等待天明,
霜雪悄然飞入我的鬓发,带来一丝清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冰澌:冰冷的水滴,形容天气寒冷。
  • 云朵:比喻水滴在树上如同云彩。
  • 白月:明亮的月光。
  • 啼乌:啼叫的乌鸦,象征着悲伤和孤独。
  • 凄恻:悲伤、凄凉的样子。
  • 飞霜:形容天气寒冷,霜降在头发上。

典故解析: “乌鸦”常被用作悲伤的象征,古往今来均有类似的用法,如《离骚》中提到的“子之所见,皆为乌鸦”。此外,月光、兰花等意象也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象征着清冷、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以诗词、散文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刘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无奈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孤独的深刻理解。开篇以“冰澌著树成云朵”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寒冬的萧瑟。而“林稍白月欹将堕”则通过白月的斜倾,暗示着夜晚的将尽,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即将过去。

诗中“户下有啼乌,如悲良夜徂”一句,乌鸦的啼叫增添了一层悲伤的色彩,传达出诗人对夜晚的无奈与哀伤。兰花的香气消逝,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反映了生活中的失落感。最后的“飞霜入鬓清”,则是对个人衰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孤独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现状的反思,是一首具有强烈时代感和个人色彩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澌著树成云朵”:描绘寒冷天气中的树木,水滴凝结如云,暗示清冷的意境。
  • “林稍白月欹将堕”:白月倾斜,象征美好时光的即将逝去。
  • “户下有啼乌,如悲良夜徂”:乌鸦的啼叫与良夜相结合,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悲哀。
  • “兰芳销翠被,凄恻惊眠起”:兰花的香气消逝,诗人从梦中惊醒,感受到生活的凄凉。
  • “起坐待天明,飞霜入鬓清”:等待黎明的到来,霜雪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冰澌著树成云朵”比喻水滴的状态,生动形象。
  • 拟人:“啼乌”赋予乌鸦以情感,使得景象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兰芳销翠被,凄恻惊眠起”,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孤独无奈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与孤独。
  • 白月:代表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 乌鸦:悲伤与失落的象征。
  • 兰花:美好与清香的象征,但同样容易消逝。
  • :代表岁月的流逝,衰老的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冰澌著树成云朵”中的“冰澌”是指什么?

    • A) 温暖的天气
    • B) 冷水滴
    • C) 云彩
  2. 诗中提到的“啼乌”象征着什么?

    • A) 欢快
    • B) 悲伤
    • C) 宁静
  3. “飞霜入鬓清”中的“飞霜”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气息
    • B) 霜降的冷空气
    • C) 生命的衰老

答案:

  1. B) 冷水滴
  2. B) 悲伤
  3. C) 生命的衰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梅花引》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基的《菩萨蛮》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刘基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刘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