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其一 秋眺》

时间: 2025-01-06 12:44:52

烟凝寒碧楚山秋。

夕阳敛尽山头。

长江无语向东流。

目断归舟。

红叶题残旧恨,翠眉蹙破新愁。

月明雁字影悠悠。

人依西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凝寒碧楚山秋。
夕阳敛尽山头。
长江无语向东流。
目断归舟。
红叶题残旧恨,
翠眉蹙破新愁。
月明雁字影悠悠。
人依西楼。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楚山上,烟霭笼罩着寒碧的山色。夕阳在山头渐渐收敛了光辉,长江默默流向东边。我的目光追逐着归舟,已然失去踪影。红叶上写满了往日的伤恨,翠眉微蹙又引发了新的愁绪。明月下,雁阵的影子悠悠飘荡,我孤独地依靠在西楼。

注释

  • 烟凝:烟雾弥漫,凝聚不散。
  • 寒碧:寒冷而碧绿的景色。
  • 夕阳敛尽:夕阳的光辉慢慢消失。
  • 长江无语:长江静静流淌,没有声音。
  • 目断归舟:目光所及,归舟已不见踪影。
  • 红叶题残旧恨:红叶上写下了过去的遗恨。
  • 翠眉蹙破新愁:眉头微皱,生出新的愁苦。
  • 月明雁字影悠悠:明月下,雁阵的影子轻轻飘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霆,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典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画堂春 其一 秋眺》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在楚山上眺望,因思念过往而感伤,表达了对过往爱情的追忆与对当前孤独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画堂春 其一 秋眺》通过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开篇“烟凝寒碧楚山秋”,描绘出一幅秋日的山水画面,烟雾弥漫,寒意渐浓,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夕阳敛尽山头”,日落西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让人不禁生出感慨。

“长江无语向东流”,长江的静默与流动,反映出诗人心中无言的情怀,似乎在诉说着无法挽回的过往。至于“目断归舟”,诗人眼中的归舟遥不可及,象征着对故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无奈。

后半部分,红叶与翠眉的意象交替,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新愁的感受。“红叶题残旧恨”,在秋风中,红叶仿佛承载着往昔的情感;“翠眉蹙破新愁”,眉头的微皱映射出心中的忧伤与思绪的复杂。最后一句“人依西楼”,以孤独的身影结束,增强了整首诗的孤寂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情感变迁的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凝寒碧楚山秋:描绘楚山的秋天,浓雾笼罩,寒意袭人。
  2. 夕阳敛尽山头:夕阳西下,光辉渐隐,暗示时间的流逝。
  3. 长江无语向东流:长江静静流淌,象征着无言的岁月。
  4. 目断归舟:目光追随归舟,却已失去踪影,表现思念之情。
  5. 红叶题残旧恨:红叶承载着旧日的情感,表达对往事的缅怀。
  6. 翠眉蹙破新愁:新愁涌现,眉头微蹙,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
  7. 月明雁字影悠悠:明月下,雁影轻盈,增添孤独感。
  8. 人依西楼:孤独的身影,留在西楼,结束了这份思绪的旅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红叶题残旧恨”将红叶比作承载情感的载体。
  • 拟人:长江“无语”使其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孤独与思念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邃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迷茫与无常。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长江:象征历史的悠久与岁月的无声。
  • 红叶:象征往日的情感与回忆。
  • 翠眉:象征青春与愁苦。
  • 月明:象征孤独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江无语向东流”表达了什么?

    • A. 长江的声音很大
    • B. 长江静静流淌,象征无言的岁月
    • C. 长江是多么美丽
  2. “红叶题残旧恨”中的“红叶”象征什么?

    • A. 新的开始
    • B. 过去的情感与回忆
    • C. 自然的美丽
  3. 诗的最后一句“人依西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开心
    • B. 孤独与思念
    • C.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愁苦,但更侧重于女性细腻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深厚,背景更为历史化。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霆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明代文学与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