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壬午,一九四二年》
时间: 2025-01-06 11:0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壬午,一九四二年
作者: 黄咏雩
故园春心怜杜宇。
望断江波,不与归人遇。
杂沓东风寒食暮。
东风管住杨花舞。
绿暗天涯烟雨路。
饥鸟寒虫,总是伤心语。
梦觉不图春便去。
闲愁自诉闲弦柱。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春天让我对杜鹃鸟倍感怜惜。
远望江水波涛,归人却难以相遇。
东风萧瑟,寒食节的傍晚。
东风把杨花的舞姿都管制住。
远方的烟雨路,绿意渐暗。
饥鸟和寒虫,只在诉说着伤心的语句。
梦中醒来,未曾想到春天已经离去。
闲愁无处倾诉,只能在闲置的弦柱上自言自语。
注释:
- 杜宇: 指杜鹃鸟,古代诗歌中常用其鸣叫声象征思乡之情。
- 江波: 指江水的波涛,常用来描绘离愁别绪。
- 寒食: 一个传统节日,纪念介子推,通常是在清明节前。
- 杨花: 杨树的花,轻盈飘舞,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
- 闲弦柱: 指古琴的弦柱,闲置的琴弦象征着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近现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荡和民众苦难加剧,诗人通过对春天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离别的痛苦。
诗歌鉴赏:
《蝶恋花·壬午,一九四二年》是一首充满乡愁和人生感慨的词作。开篇便以“故园春心怜杜宇”引出对故乡的深情,杜鹃鸟的啼鸣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愁苦。词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环境融为一体。诗中“望断江波,不与归人遇”一语,表达了对归人的渴望与无奈,江水滔滔,似乎也在诉说着无法团圆的心情。
接下来的“杂沓东风寒食暮”,以寒食节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东风的冷冽和杨花的舞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词人的孤独感。诗句中的“绿暗天涯烟雨路”更是将思念的情绪推向高潮,远方的烟雨路象征着不可触及的归路,充满了惆怅与无奈。
最后的“闲愁自诉闲弦柱”,以闲置的古琴作为自我倾诉的对象,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与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时代的悲凉与个体的无助,在动荡的岁月中,词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显得珍贵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园春心怜杜宇: 诗人对故乡的春天和杜鹃鸟产生怜惜之情,表明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 望断江波,不与归人遇: 描绘对归人的无尽思念,江水波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距离的遥远。
- 杂沓东风寒食暮: 寒食节的傍晚,东风的萧瑟与杂沓的景象暗示着内心的孤寂。
- 东风管住杨花舞: 描绘杨花在东风中的舞动,象征春天的美好却又带来无奈的感受。
- 绿暗天涯烟雨路: 远方的路被烟雨笼罩,象征着对未来的渺茫与希望的渺小。
- 饥鸟寒虫,总是伤心语: 自然界的饥鸟与寒虫发出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伤感的情绪。
- 梦觉不图春便去: 醒来时才意识到春天已经悄然离去,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错失感。
- 闲愁自诉闲弦柱: 通过闲置的琴弦来倾诉内心的愁苦,象征着无处发泄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江波”比喻时间的流逝,表现对归人的思念。
- 拟人: “饥鸟寒虫,总是伤心语”,使自然界的生物具有人类的情感。
- 对仗: “杂沓东风寒食暮”与“绿暗天涯烟雨路”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揭示了在动荡岁月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失去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杜宇: 象征思乡之情,常用于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江波: 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对归人的无尽思念。
- 东风: 既是自然的力量,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 杨花: 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烟雨路: 象征未来的迷茫与不可预知的命运。
- 闲弦柱: 表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的倾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思乡之情
C. 自然的美 -
“闲愁自诉闲弦柱”中的“闲弦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情感
C. 一种风景 -
诗中提到的“寒食”是指哪个节日?
A. 清明
B. 中秋
C. 端午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 以清晨的春景与和煦的阳光描绘出美好与希望,强调了生命的美好与生机。
- 《蝶恋花·壬午,一九四二年》: 则是对离愁与无奈的深刻反思,表达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情感。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人黄咏雩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