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二 闺情,集唐诗》
时间: 2025-01-19 17:40: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二 闺情
作者:董元恺 〔清代〕
白日当天三月半。
各自无聊,妆好方长叹。
紫燕衔花向庭满。
花前拭泪情无限。
衣带相思日应缓。
风雨萧萧,吹我梦魂断。
今夜偏知春气暖。
纱窗只有灯相伴。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明媚的三月中旬,
各自感到无聊,妆容打扮好之后便长叹一声。
紫燕衔着花儿向庭院飞去,
在花前拭去眼泪,情意绵绵无尽。
衣带间的思念,日子应该变得缓慢。
风雨萧萧,吹得我的梦魂断绝。
今夜我特别知道春天的气息温暖。
纱窗外只有孤灯陪伴。
注释
- 白日当天:指阳光明媚的日子。
- 三月半:指农历三月中旬。
- 妆好方长叹:化好妆后才感到无聊,表示内心的孤独。
- 紫燕:春天来临时,紫燕衔花归来,象征春意。
- 拭泪:擦去眼泪,表现内心的伤感。
- 衣带相思:衣带松紧象征思念的情绪。
- 风雨萧萧:描绘了恶劣天气,象征心情的忧愁。
典故解析
“紫燕衔花”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紫燕通常在春天回归,带来生机和希望。古诗中常用燕子来象征离别与重聚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惭堂,世称“惭堂居士”。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蝶恋花 其二 闺情》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情感世界与内心孤独,常常因家庭和社会的限制而感到无奈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 其二 闺情》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闺中女子的孤独与思念。首句通过“白日当天三月半”引入春日的背景,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与女子的内心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接着,作者通过“妆好方长叹”表达了女子对于生活的无奈与无聊,化妆本是为了迎合外界,却在此刻显得格外徒劳。
在随后的诗句中,紫燕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却带来的是“拭泪情无限”,可见女子的情感是复杂而深沉的。她在花前拭泪,反映出内心的思念与忧伤,衣带相思的意象则暗示着思念的绵延与时间的流逝。
“风雨萧萧,吹我梦魂断”,这一句通过描绘恶劣天气,进一步加深了女子的孤独与忧愁。最后两句“今夜偏知春气暖,纱窗只有灯相伴”则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氛围,女子在孤独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却仍感到无可奈何。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清代女性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日当天三月半: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春日情景。
- 各自无聊,妆好方长叹:化妆打扮后却感到无聊,体现内心的孤独。
- 紫燕衔花向庭满:春回大地,紫燕衔花,象征生机。
- 花前拭泪情无限:在花前擦去眼泪,感情绵绵无尽。
- 衣带相思日应缓:思念的情感让时间显得缓慢。
- 风雨萧萧,吹我梦魂断:风雨声中,梦魂被吹散,象征绝望。
- 今夜偏知春气暖:独自一人却感知春天的温暖。
- 纱窗只有灯相伴:孤独的夜晚,只有灯光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衣带相思”描绘思念的情感。
- 拟人:风雨“吹我梦魂断”,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
- 对仗:如“风雨萧萧,吹我梦魂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女子在春天来临时的孤独与思念,体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清代女性内心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希望与光明。
- 紫燕: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花:象征美好与情感的寄托。
- 灯:象征孤独与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情感的孤独
C. 自然的变化
D. 生活的快乐 -
“衣带相思日应缓”中的“衣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装饰品
B. 思念的象征
C. 春天的衣物
D. 家庭的责任 -
“风雨萧萧,吹我梦魂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绝望与孤独
C. 安静与祥和
D. 幸福与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李清照《如梦令》与董元恺的《蝶恋花》都表达了女性在生活中的感受,李清照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自己的思念,而董元恺则更加强调孤独和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