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东林寺 黄滔 〔唐代〕 平生爱山水,下马虎溪时。 已到终嫌晚,重游预作期。 寺寒三伏雨,松偃数朝枝。 翻译如曾见,白莲开旧池。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热爱山水,来到虎溪时下了马。 虽然已经到达,但总觉得来得晚了,于是预定了下次重游的日期。 寺庙在三伏天的雨中显得格外寒冷,松树弯曲着经历了数朝的枝条。 如果翻译得不错,就像曾经见过一样,白莲在旧池中盛开。
注释
- 虎溪:指东林寺附近的一条溪流,因东林寺而闻名。
- 三伏雨:指夏季的三伏天,雨水频繁。
- 松偃:松树弯曲。
- 白莲:象征纯洁和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滔游览东林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寺庙景色的赞美。东林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游览东林寺的情景。首句“平生爱山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而“下马虎溪时”则具体描绘了他到达东林寺的情景。后两句“已到终嫌晚,重游预作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览的珍惜,并预定了下次重游的计划,显示了他对这片山水的不舍和留恋。最后两句通过对寺庙和松树的描绘,以及对白莲的提及,进一步加深了对东林寺景色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爱山水:直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下马虎溪时:具体描绘到达东林寺的情景。
- 已到终嫌晚:表达对这次游览的珍惜。
- 重游预作期:预定了下次重游的计划。
- 寺寒三伏雨:描绘寺庙在雨中的景象。
- 松偃数朝枝:描绘松树的古老和坚韧。
- 翻译如曾见:表达对景色的熟悉感。
- 白莲开旧池:赞美白莲的纯洁和高雅。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松偃数朝枝”中的“偃”字,赋予松树以人的姿态。
- 比喻:如“寺寒三伏雨”中的“寒”字,比喻寺庙在雨中的清冷。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通过描绘东林寺的景色,表达了对这片山水的不舍和留恋,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溪:象征东林寺的所在地。
- 三伏雨:象征夏季的雨水。
- 松偃:象征古老和坚韧。
- 白莲:象征纯洁和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虎溪”是指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 C. 一座寺庙 D. 一个地名
-
诗中的“白莲”象征什么? A. 纯洁 B. 富贵 C. 悲伤 D. 快乐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愤怒 C. 热爱 D. 恐惧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望岳》:描绘了山岳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黄滔的《游东林寺》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山水景色,但黄滔的诗更注重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山水诗选》:收录了多首唐代山水诗,可以与黄滔的诗作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