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闺怨 黄滔 〔唐代〕 妾家五岭南,君戍三城北。 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 别久情易料,岂在窥翰墨。 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
白话文翻译:
我住在五岭以南,你守卫在三城以北。 虽然有雁带来你的书信,但我却无法到达衡阳。 分别久了,情感的变化是可以预料的,难道还需要通过书信来窥探吗? 边塞上没有繁华的景象,你难道还会思念我的容颜吗?
注释:
- 五岭:指中国南部的五座大山,这里泛指南方的边远地区。
- 三城:指边防重镇,这里泛指北方的边疆。
- 雁来虽有书:古人认为雁能传书,这里指虽然有书信往来。
- 衡阳:地名,古代有“雁不过衡阳”的说法,意指书信难以传递到。
- 窥翰墨:通过书信了解对方的情况。
- 塞上无烟花:边塞地区没有繁华的景象。
- 宁思妾颜色:难道还会思念我的容颜吗?
诗词背景: 黄滔是唐代诗人,其诗多表现边塞生活和闺怨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在边疆的丈夫的思念和担忧,反映了唐代边疆战士家属的普遍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奈。诗中“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一句,巧妙地运用了“雁不过衡阳”的典故,表达了书信虽有却难以传递的悲哀。而“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则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与女子的孤独,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
诗词解析:
- 首句“妾家五岭南,君戍三城北”直接点明了两人相隔遥远的地理位置,为全诗的离别之情奠定了基调。
- “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运用典故,表达了书信传递的困难和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 “别久情易料,岂在窥翰墨”表明长时间的分离使得情感的变化是可以预料的,书信已无法满足思念。
- “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通过对比边塞的荒凉和女子的容颜,强化了女子的孤独和对丈夫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典故的运用:如“雁不过衡阳”的典故,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 对比:通过边塞的荒凉与女子的容颜进行对比,突出了女子的孤独和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女子对远在边疆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奈,反映了边疆战士家属的普遍情感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五岭、三城:地理意象,象征着两人相隔的遥远。
- 雁、书信:传递信息的意象,象征着思念和无奈。
- 塞上、烟花:边塞的荒凉与繁华的对比,象征着女子的孤独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运用了哪个典故? A. 雁不过衡阳 B. 雁传书 C. 衡阳雁去 D. 雁南飞 答案:A
-
诗中的“塞上无烟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边塞的繁华 B. 边塞的荒凉 C. 女子的美丽 D. 女子的孤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和战士的孤独。
- 李白的《关山月》:表达了边疆战士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黄滔的《闺怨》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表达女子的思念,后者则更多表现战士的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黄滔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