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

时间: 2025-01-19 13:46:59

客省萧条柿叶红,楼台如画倚霜空。

铜池数滴桂上雨,

金铎一声松杪风。

鹤静时来珠像侧,鸽驯多在宝幡中。

如何尘外虚为契,不得支公此会同。

意思解释

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

原文展示:

客省萧条柿叶红,楼台如画倚霜空。
铜池数滴桂上雨,金铎一声松杪风。
鹤静时来珠像侧,鸽驯多在宝幡中。
如何尘外虚为契,不得支公此会同。

白话文翻译:

在客舍中,景色显得萧条,红色的柿叶在秋风中摇曳,楼台宛如画卷般依偎在霜冻的天空。
铜池中几滴雨水落在桂花上,金色的铎声在松树顶端的微风中响起。
白鹤在静谧的时刻来到珠像旁,驯鸽在宝幡中安静栖息。
我在尘世之外的虚无之中寻求契机,却无法与支公相会。

注释:

  • 客省:客舍,旅馆。
  • 萧条:形容冷清、凋零的景象。
  • 柿叶红:秋天柿子树叶子变红。
  • 楼台如画:形容楼台的景色美丽如画。
  • 铜池:一种用铜制成的池子。
  • 桂上雨:指雨滴落在桂花树上。
  • 金铎:金色的铎,指钟声。
  • 松杪风:松树顶端的风。
  • 珠像:佛教中的珠宝像,象征神圣。
  • 宝幡:装饰华丽的旗帜。
  • 支公:指支道林,唐代著名的隐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皮日休,唐代诗人,字廷方,号淡泊。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诗人身处于开元寺的客舍,回忆过去的交流与友谊,表现了他对人生虚无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早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一种静谧而又萧条的意境。开篇以“客省萧条柿叶红”勾勒出一幅秋日的图景,柿叶的红色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时光的流逝,与后面“楼台如画倚霜空”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孤独和凋零的感受。接下来的“铜池数滴桂上雨”则通过细节展现出自然之美,雨滴轻轻落在桂花上,增添了诗的柔和感和生动性。

而“金铎一声松杪风”则将自然的声音引入,金色的铎声在松树顶端响起,构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后半部分的“鹤静时来珠像侧,鸽驯多在宝幡中”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幽静的境界,白鹤和鸽子的出现,象征着自由与平和。

最后两句“如何尘外虚为契,不得支公此会同”,诗人感慨自己身处尘世之外,渴望与友人相聚,却又感到无奈和失落,传达出一种对人生虚无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感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谊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省萧条柿叶红:描绘了秋天的旅馆,显得孤寂,柿子叶变红,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楼台如画倚霜空:楼台的美丽宛如画作,霜冻的天空增添了冷清的氛围。
  • 铜池数滴桂上雨:几滴雨水落在桂花上,体现出秋雨的细腻和清新。
  • 金铎一声松杪风:金色的铎声在松树顶端轻轻响起,增添了一丝生机和动感。
  • 鹤静时来珠像侧:白鹤在静谧的时刻来到珠像旁,象征着高洁与安宁。
  • 鸽驯多在宝幡中:驯鸽栖息在华美的飘幡中,暗示着祥和的环境。
  • 如何尘外虚为契:表达对尘世虚无的思考,渴望寻找契机。
  • 不得支公此会同:感慨无法与支公相聚,表达了失落与怀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楼台如画”将楼台比作画作,形象生动。
  • 拟人:“铜池数滴桂上雨”赋予雨滴以生命的特征。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孤独和友谊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柿叶: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
  • 楼台:象征着人们的理想与追求。
  • 桂花:象征着高洁与美好。
  • :象征着自由与高洁。
  • 鸽子:象征着和平与安宁。
  • 金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皮日休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金铎”象征什么?
    A. 美丽
    B. 时间的流逝
    C. 财富
    D. 自由

  3. “如何尘外虚为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怀念
    B. 喜悦与幸福
    C. 愤怒与怨恨
    D. 无奈与绝望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家庭的关切与情感的诉说。
  • 《山居秋暝》:王维通过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与皮日休的忧伤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