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时间: 2025-01-04 11:4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沈宜修 〔明代〕
砧声敲动千门,渡头斜日疏烟逗。
莲歌又罢,萸房将采,愁凝翠岫。
巫峡波平,蘅皋木脱,粉云凉透。
叹无端心绪,台城柳色,难禁许多消瘦。
古道长安漫说,小庭闲尽应怜否。
红绡雨细,碧栏天杳,三更银漏。
塞雁无书,清灯空蕊,但馀绿酒。
想当年白傅青衫,还倩泪留双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砧声响起,似乎在敲动着千家万户的心情。渡口的夕阳透过稀疏的烟雾,显得格外迷人。唱完莲歌,正准备去采摘香萸,心中却愁苦凝聚,如翠色的山岚。巫峡的水波平静,蘅皋的树木枝叶脱落,清凉的粉云透着一丝秋意。无端的心绪让我叹息,台城的柳色让我感到难以抵挡的消瘦。长安的古道上漫无目的地说着话,小庭院里闲暇的时光又该如何去怜惜呢?细雨如丝,红绡轻舞,碧栏的天空显得很遥远,三更时分的银漏滴答作响。边塞的雁儿没有音信,清冷的灯下空余灯蕊,只剩下几杯绿酒。回想当年白衣飘飘的傅青,泪水还留在双袖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砧声:砧板上敲打的声音,象征着家务的忙碌。
- 疏烟逗:稀疏的烟雾在空中游荡。
- 莲歌:指唱莲花的歌,寓意清丽。
- 萸房:指香萸,秋天采摘的植物。
- 愁凝翠岫:愁苦如同凝结在翠绿的山岚之间。
- 巫峡:指巫峡的水,象征宁静。
- 古道长安:指通往长安的老路,充满历史感。
典故解析:
- 白傅青衫:指的是白居易,他以白衣飘飘著称,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明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情感细腻。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沈宜修在某个秋日傍晚写成,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水龙吟》以秋天的意境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思乡情和对人生的哲思。词的开头用“砧声敲动千门”引入,迅速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愁的氛围,象征着家庭生活的忙碌。接着,通过“渡头斜日疏烟逗”描绘出傍晚的景致,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觉。接下来的“莲歌又罢,萸房将采”则表现了生活的琐碎与美好交织,虽然有愁绪,但依旧有生活的希望。
“叹无端心绪,台城柳色,难禁许多消瘦”中,作者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特别是“消瘦”二字,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词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对往昔的追忆,尤其是“想当年白傅青衫”的句子,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的伤感。整首词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的观察,又有对人事的感慨,展现了沈宜修高超的词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砧声敲动千门: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砧声是家务的代表。
- 渡头斜日疏烟逗:夕阳照射下的渡口,平添了几分诗意。
- 莲歌又罢,萸房将采:生活中的闲适与忙碌交替,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愁凝翠岫:愁苦如山岚般凝聚,表达了内心的压抑。
- 叹无端心绪:感慨无尽的心绪,透露出对生活的思考。
- 台城柳色:柳树的色彩,象征着凋零与孤独。
- 难禁许多消瘦:难以抵挡内心的消瘦,表现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 古道长安漫说:漫步于古道,表明对历史的追忆。
- 小庭闲尽应怜否:闲暇的生活已过,令人感到惋惜。
- 红绡雨细,碧栏天杳:描绘秋雨中的细腻感受,营造出分离的氛围。
- 塞雁无书:无音信的塞外大雁,暗示了思念的遥远。
- 清灯空蕊,但馀绿酒:只剩下孤灯与酒,传达出孤独感。
- 想当年白傅青衫:回忆往昔的青葱岁月,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愁凝翠岫”比喻内心的愁苦。
- 拟人:如“烟逗”让烟雾似乎有了情感。
- 对仗:如“红绡雨细,碧栏天杳”,使语言更加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词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情感基调既有淡淡的忧伤,也有对生活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砧声:象征家庭与生活的琐碎。
- 渡头斜日:象征宁静与美好。
- 莲歌:代表清新与生活的乐趣。
- 柳色:象征孤独与衰败。
- 绿酒:象征抚慰内心的饮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砧声”象征什么?
A. 家庭生活
B. 战争
C. 自然景色
答案:A -
“台城柳色”中“柳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美好
B. 孤独
C. 欢乐
答案:B -
“想当年白傅青衫”中的“白傅”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沈宜修的《水龙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但沈宜修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中的细腻与柔弱。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
- 《明代词人沈宜修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