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俟园晚集,见池荷叶底窅映新花,倚此赏之》
时间: 2025-01-14 14:20:01意思解释
水龙吟 俟园晚集,见池荷叶底窅映新花
作者: 郭则沄 〔清代〕
原文展示:
柳飔凉到阑干,虹桥一曲题襟水。嫣然半面,偷窥菱镜,含赪更媚。犹似年时,潘妃细步,暗遮裙翠。倩微波寄语,怜伊心苦,钿钿影,妆成未。莫道红儿最小,尽撩人销魂滋味。诃池浴罢,粉轻香瘦,天然丰致。觅觅寻寻,菭矶立遍,幽禽能记。怕云裳解后,西风卷去,化相思泪。
白话文翻译:
微风吹拂,柳条轻摇,凉意渐至于栏杆旁;彩虹桥映在水面,宛如一曲动人的乐章。她那嫣然一笑,似在菱镜前偷看,红晕更显妩媚。仿佛是往年时光,潘妃轻步走来,裙角轻掩翠绿。微波传递着情意,怜惜她心中的苦楚,那影子在水中轻轻摇晃,似还没有装扮好。别说那红花最小,却能撩动人心,令人神魂颠倒。刚刚洗过澡的她,肤色娇嫩,身姿轻盈,宛若天生的美丽。四处寻觅,苇苕丛中,幽鸟在此驻足。惧怕的是那云裳解开后,西风卷走,化为思念的泪水。
注释:
- 柳飔: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曳的声音。
- 虹桥:彩虹般的桥梁,象征美好的景致。
- 嫣然:形容女子妩媚的笑容。
- 潘妃:指古代的潘金莲,形容女子的轻盈步态。
- 倩微波:美丽的波纹,隐喻情感的传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则沄,清代诗人,字子庸,号云溪,擅长诗词,尤其以清丽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情感,风格细腻,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夏季的傍晚,诗人游园时见池中荷叶与新花,触发了对美丽女子的回忆与思念,表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
诗歌鉴赏:
《水龙吟》以荷花为引子,描绘了诗人于夏日傍晚的游园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深刻感知。诗中通过柳条、虹桥、微波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尤其是对女子的描写,融汇了古典美与自然美,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细腻体悟。诗中“莫道红儿最小,尽撩人销魂滋味”一句,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与珍惜,强调了外在美与内在情感的交融。在细腻的描绘中,诗人流露出淡淡的思念和忧伤,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全诗在情感上既有对美的赞美,也夹杂着些许的惆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飔凉到阑干:描绘环境,柳条轻摇带来凉意。
- 虹桥一曲题襟水:水面上的彩虹桥,宛如乐曲。
- 嫣然半面,偷窥菱镜:女子微笑,仿佛在镜中偷看。
- 含赪更媚:红晕更显妩媚。
- 犹似年时,潘妃细步:比喻女子轻盈,似潘金莲。
- 倩微波寄语:微波中传递情感。
- 怜伊心苦:同情她内心的苦楚。
- 钿钿影,妆成未:水中影子未完全装扮。
- 莫道红儿最小:不要小看那红花。
- 尽撩人销魂滋味:红花能撩动人心。
- 诃池浴罢,粉轻香瘦:洗澡后的女子娇嫩轻盈。
- 天然丰致:自然之美,毫不做作。
- 觅觅寻寻,菭矶立遍:四处寻觅,苇苕丛生。
- 幽禽能记:幽鸟在此驻足,似能理解。
- 怕云裳解后,西风卷去:害怕女子的衣裙解开后,被西风卷走。
- 化相思泪:化为思念的泪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彩虹桥比作乐曲,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拟人:微波被赋予了传递情感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细腻性。
- 对仗:如“觅觅寻寻”,展示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女子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爱情的深刻体悟,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轻盈,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虹桥:寓意美好与和谐,象征情感的连接。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常用以比喻女子的美丽。
- 微波:象征流动的情感与思念。
- 红花:象征青春与热情,传达出撩动人心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虹桥”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情感的连接
- C. 生活的困扰
- D. 远方的归宿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女子的深情?
- A. 莫道红儿最小
- B. 柳飔凉到阑干
- C. 怕云裳解后
- D. 觅觅寻寻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冷漠
- B. 细腻观察
- C. 抱怨
- D.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李清照
- 《如梦令》李清照
- 《点绛唇》晏几道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临江仙》相比较,郭则沄的作品在描写女子之美和自然景致的细腻程度上更为突出。李清照的作品则多了一份对情感的直接表达和对时光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美的追求与对情感的敏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