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情二首》
时间: 2025-01-01 12:3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情二首
作者:杨维桢
惜春正是上春时,何处春情可赋诗。
吴王台下斗芳草,苏小门前歌柳枝。
灼灼桃花朱户底,青青梅子粉墙头。
蹋歌起自春来日,直至春归唱不休。
白话文翻译:
春天正是最好的时节,哪里可以抒发春天的情感呢?
吴王台旁芳草争奇斗艳,苏小门前柳枝轻声歌唱。
灼灼的桃花在朱红的门下绽放,青青的梅子在粉墙之上挂着。
从春天来临的那天起,歌声就开始响起,直到春天离去,歌唱依然不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惜春:珍惜春天。
- 吴王台:指吴王的台阁,历史上有对春天景色的描写。
- 斗芳草:芳草争相开放,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
- 灼灼:形容桃花鲜艳夺目。
- 朱户:红色的门户,指的是宅院的门。
- 蹋歌:踏歌而唱,形容欢快的歌声。
典故解析:
- 吴王台:与春天的美景有关,常用来描绘春意盎然的景象。
- 苏小:指的是苏州的小巷子,以春天的柳树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借春天的景色抒发对春情的珍视与向往,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杨维桢的《春情二首》在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全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万物复苏与生机勃勃。首句“惜春正是上春时”,情感真挚,表明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其次,诗中提到的吴王台和苏小门前,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展示出春天的普遍性与独特性。
通过“灼灼桃花”和“青青梅子”的对比,诗人表现了春天的多样性,桃花的艳丽与梅子的清新相互辉映,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而“蹋歌起自春来日,直至春归唱不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怀念,似乎在告诉读者,春天的美好是永恒的,尽管时光流逝,歌声依旧会回荡。
整首诗词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还通过诗人的情感升华了春天的意义,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惜春正是上春时: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强调春天正是最美的时光。
- 何处春情可赋诗:寻觅能够表达春情的地方,暗示春天的美好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
- 吴王台下斗芳草:描绘吴王台旁春草争相开放的生机景象。
- 苏小门前歌柳枝:表现苏小门前柳树轻摇的春意,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 灼灼桃花朱户底:桃花鲜艳夺目,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色彩。
- 青青梅子粉墙头:青梅在粉墙上显得格外清新,形成对比。
- 蹋歌起自春来日:自春天到来伊始,欢快的歌声便不断响起。
- 直至春归唱不休:直到春天离去,歌声依旧不断,表现出对春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美好的时光,生动形象。
- 对仗:如“灼灼桃花”和“青青梅子”,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歌柳枝”等描绘,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春天的珍惜和赞美,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着美丽与春天的到来。
- 梅子:象征着清新与生机。
- 芳草: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柳枝:常用来表现春天的柔美与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情二首》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杨维桢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吴王台”代表了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处历史遗迹
C. 一种乐器 -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了春天的生机?
A. 冰雪
B. 桃花
C. 星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写春天,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 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春天的细雨滋润万物,体现出对春天的希望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春天的诗歌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