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宅》
时间: 2025-01-04 07:58: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前朝太师宅,基撤万民庐。
太师一去宅,问宅今何如。
赤地无所有,庭树八九株。
缅怀炙手日,门前卿大夫。
肥马在东厩,脂羊出中厨。
光妓列秦赵,佐酒吹笙竽。
历年未五十,一坏不枝梧。
歌笑不于此,悔不桑为枢。
道旁甲第子,过马一踟蹰。
白话文翻译:
前朝的太师宅,已经成为了无数百姓的居所。
太师离去后,这里如今又变成了什么样呢?
满地荒凉,唯剩下八九棵庭院的树木。
我怀念那炙手可热的日子,门前曾是权贵的大夫。
肥壮的马在东边的马厩,油光的羊在厨房中出没。
美丽的妓女像秦赵的风情一样,伴着酒歌吹奏笙竽。
历经多年,才未满五十岁,树木一旦枯败便再无枝叶。
欢声笑语已经不再,后悔当初没有选择桑树作为枢纽。
路边的豪宅子弟,骑马经过时不禁停下脚步。
注释:
- 太师:古代官职,地位显赫。
- 基撤:基础被拆除。
- 炙手日:形容权势的日子。
- 权贵:有权有势的人。
- 脂羊:肥美的羊。
- 光妓:美丽的妓女。
- 桑为枢:桑树曾被视为重要的经济植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田园生活。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反映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权势变化的感慨,表现了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太师宅》通过对昔日太师宅的描绘,展现出权力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诗中采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肥马”、“脂羊”、“光妓”,描绘了昔日繁华的场景,令人感慨不已。而“赤地无所有”则写出了如今的荒凉与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作者对太师宅的怀念不仅是对个人历史的追忆,更是对整个社会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权势的渴望与无奈,体现了对当下现实的忧虑与失落感。最后一句“道旁甲第子,过马一踟蹰”,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朝太师宅:提及权力显赫的太师居所,暗示昔日的荣耀。
- 基撤万民庐:宅邸已成为百姓居所,反映权力的消逝。
- 太师一去宅:太师离去后,这里变得冷清。
- 问宅今何如:在感叹中关注当下的变迁。
- 赤地无所有:满地荒凉,表现失落的情感。
- 庭树八九株:仅剩几棵树,暗示昔日繁华的衰败。
- 缅怀炙手日:对往日权势的怀念。
- 门前卿大夫:昔日门前的权贵,反映权力的流动。
- 肥马在东厩:描绘豪华生活的景象。
- 脂羊出中厨:餐饮的丰盛,表现奢华。
- 光妓列秦赵:美丽的妓女,渲染奢靡之风。
- 佐酒吹笙竽:宴饮的欢愉。
- 历年未五十:虽年未满五十,感叹时光流逝。
- 一坏不枝梧:树木枯萎,象征人生的无常。
- 歌笑不于此:欢声笑语已然不再,后悔之前的选择。
- 悔不桑为枢:对选择的反思,暗示对过去的悔恨。
- 道旁甲第子:当代的豪门子弟,描绘当下的生活。
- 过马一踟蹰:骑马经过时的犹豫,表现出对过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通过“肥马”、“脂羊”等意象表现奢华生活。
- 比喻:将时光比作树木,体现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太师宅的描绘,表达了对权力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往昔光辉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警示人们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 太师宅:象征权力与地位。
- 肥马、脂羊:象征奢华与富贵生活。
- 庭树:象征时间的流逝,过去的荣耀。
- 妓女:象征当时社会风气的奢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太师宅》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杨维桢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赤地无所有”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财富的积累
- B. 权力的消逝
- C. 自然的美丽
- D. 家庭的温暖
-
“悔不桑为枢”中“桑”指的是什么?
- A. 桑树
- B. 纺织
- C. 农业
- D. 权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牧
- 《夜泊牛津》 -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 《夜泊牛津》:描绘了旅途的孤独与思考,主题更为广泛,涉及历史的沧桑。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张某某
- 《杨维桢诗词集》 - 李某某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王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