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
时间: 2025-01-01 10:28: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
作者: 于尹躬 〔唐代〕
至日行时令,登台约礼文。
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昼漏听初发,阳光望渐分。
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群。
惠爱周微物,生灵荷圣君。
长当有嘉瑞,郁郁复纷纷。
白话文翻译
在至日这一天,按照时令,登上台阶准备礼文。
官职称为伯的赵氏,能辨别五方的天气云彩。
听到昼漏初发的声音,阳光也开始渐渐分开。
司天的官员为这一年做准备,手持简书走出人群。
天子恩惠普及万物,生灵承载着圣君的恩德。
未来必定会有吉祥的瑞兆,繁荣昌盛再次回归。
注释
字词注释
- 至日:指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 行时令:按照季节的规定活动。
- 伯赵氏:指某位名叫赵的官员,官职为伯。
- 色辨五方云:能够辨别来自五方的云彩颜色,象征气象学的知识。
- 昼漏:古代计时器,表示白天的时间。
- 司天:掌管天象和气候的官员。
- 惠爱:指天子的恩惠和爱护。
- 嘉瑞:吉祥的兆头。
典故解析
该诗涉及的“至日”在古代被视为重要的节气,代表着阳光的极盛。而“司天”则是古代对天象负责的官员,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尹躬,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诗风清新,常以自然和季节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夏至时节,反映了古代对节令的重视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诗中提及的“司天”官员象征着对气象的观察和记录,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歌鉴赏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是一首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时令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夏至这一重要节气,展现了古人对气候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对时令的崇重。开篇提到“至日行时令”,即强调了天时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认同。
接下来的“登台约礼文”则展示了古代官员在节气到来时所应准备的礼仪,体现了社会对传统的重视。诗中提到的“官称伯赵氏”,不仅指代了一位具体的官员,亦暗含了对具有气象知识的人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学与知识的尊重。
全诗以“惠爱周微物”作为情感的顶点,展现了天子对万物的关爱,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望。在“长当有嘉瑞”一句中,诗人寄托了对未来繁荣昌盛的期望,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日行时令:在夏至这一天,遵循时令活动。
- 登台约礼文:准备好礼仪文书,登上仪式性的台阶。
- 官称伯赵氏:提到一位名叫赵的官员,官职为伯。
- 色辨五方云:能够识别来自不同方向的云彩颜色。
- 昼漏听初发:初声传来,表明白天时间的开始。
- 阳光望渐分:阳光逐渐明亮,照耀大地。
- 司天为岁备:负责天象的官员,为这一年做准备。
- 持简出人群:手持简书,走出人群,准备报告。
- 惠爱周微物:天子对万物的恩惠和关爱普及到各处。
- 生灵荷圣君:万物生灵承载着圣君的恩德。
- 长当有嘉瑞:未来一定会有吉祥的兆头。
- 郁郁复纷纷:繁荣昌盛又将回归,气象蓬勃。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惠爱周微物”与“生灵荷圣君”的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基调积极向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至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阳光:代表生机与温暖。
- 云:象征变化和不确定性。
- 嘉瑞:吉祥的兆头,象征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至日”指的是哪一天的节气?
A. 冬至
B. 夏至
C. 春分
D. 秋分 -
诗中提到的“官称伯赵氏”是什么意思?
A. 赵家人
B. 一位气象官员
C. 诗人的朋友
D. 一位农民 -
“惠爱周微物”中“惠爱”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天子的恩惠
C. 民众的爱戴
D. 自然的恩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自然景象与时间的流逝。
- 杜甫《春望》:表达对时令变化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南至日》更强调社会责任与节气的重要性,而《山居秋暝》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便是对《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的分析与理解,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