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江烟岛晴,鸥鹭行行立。不贪观世音,争知普门入。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江面上,烟雾弥漫,远处的岛屿在阳光下显得清晰可见。海鸥和白鹭在水边成群结队地栖息着。我不贪恋世俗的观念,只想知道如何进入普门的境界。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江:秋天的江河。
- 烟岛:指雾气缭绕的岛屿,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鸥鹭:海鸥和白鹭,常常出现在江边,象征自然的宁静。
- 观世音:佛教中的慈悲菩萨,代表慈悲和救助。
- 普门:指普遍的门,象征着通往解脱和智慧的道路。
典故解析:
- 观世音:源自《大乘起信论》,是指慈悲的心灵,具有普遍救度众生的能力。
- 普门:出自《法华经》,意即普遍的门,暗指通向佛法和智慧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可勋,生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禅宗僧侣和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禅理的领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在“秋江烟岛晴”中,诗人用“烟”字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秋天的静谧与清新。“鸥鹭行行立”描绘了水边鸟类的生动景象,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后两句则引入了佛教哲学,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名利的淡泊与对智慧的渴求。“不贪观世音”表明诗人不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而是更加关注内心的修行与解脱;“争知普门入”则强调了追求智慧和内心的宁静,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自然与哲理的统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江烟岛晴:描绘了秋天的江面和阳光明媚的岛屿,传达出一种清新的自然景象。
- 鸥鹭行行立:海鸥和白鹭在岸边栖息,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不贪观世音:表明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 争知普门入:强调追求智慧的心愿,愿意走向通往解脱的道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形成深刻的意象。
- 对仗:如“鸥鹭行行立”与“秋江烟岛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烟岛:代表着一种朦胧的理想境界。
- 鸥鹭:象征着自然的自由与和谐。
- 观世音与普门:代表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体现了对内心修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鸥鹭”指的是哪两种鸟? A. 海鸥和白鹭
B. 画眉和黄鹂
C. 燕子和麻雀 -
“不贪观世音”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态度? A. 渴望名利
B. 超然物外
C. 追求权力 -
“秋江烟岛晴”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冬天的雪景
B. 秋天的江面和岛屿
C. 春天的花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秋天山水的美景,体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释可勋的《偈》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对人生的豪放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理解当时的诗歌风格。
- 《禅与诗》:探讨禅宗与诗歌的关系,适合对释可勋及其作品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