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子微题鹧鸪图》

时间: 2025-01-06 15:54:27

瘴雨蛮烟岭树苍,旧游曾记泊桅樯。

对啼江岸霜初歇,独听扁舟草正芳。

旅景谁将上缣素,羽衣今复见茅堂。

似嫌越鸟南枝惯,拟欲乘风向北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瘴雨蛮烟岭树苍,旧游曾记泊桅樯。
对啼江岸霜初歇,独听扁舟草正芳。
旅景谁将上缣素,羽衣今复见茅堂。
似嫌越鸟南枝惯,拟欲乘风向北翔。

白话文翻译:

瘴气弥漫的雨雾中,苍翠的山岭愈显苍茫,我曾经游玩的地方,记得在这里停泊过船桅。
对岸的江边,霜刚刚融化,我独自听那小舟上的草香四溢。
旅途的景色,谁能在锦绣的素帕上描绘呢?如今羽衣又回到了茅草屋中。
似乎是嫌弃南方的鸟儿在树枝上习惯了,想要乘风飞向北方。

注释:

  • :瘴气,湿气重且有害的气候。
  • 蛮烟:指的是潮湿的烟雾,通常出现在南方地区。
  • 桅樯:船的桅杆,这里引申为停泊的船只。
  • 扁舟:小舟,形状扁平。
  • 缣素:指精美的丝绸,象征高雅的事物。
  • 羽衣:神仙的衣服,这里暗指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或境界。
  • 越鸟:南方的鸟,常用来象征南方的事物或习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字子晦,号青藤,晚号白云山人,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和戏曲作家。徐渭才华横溢,诗风奔放,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不满。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为子微题鹧鸪图》创作于明代,徐渭在诗中表现了对过往游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诗作中渗透着游子的孤独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首句“瘴雨蛮烟岭树苍”便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苍茫的氛围,仿佛让读者感受到湿气弥漫的山岭之景。接着回忆旧游,“旧游曾记泊桅樯”则透露出诗人浓厚的乡愁与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在描绘江岸的霜初歇与扁舟的芳香时,作者通过“独听”二字,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内心的宁静。随后“旅景谁将上缣素”则引发了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结尾“似嫌越鸟南枝惯,拟欲乘风向北翔”则是诗人内心挣扎的写照,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强烈的个性与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与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徐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瘴雨蛮烟岭树苍:描绘了湿气重的山岭,给人一种阴郁苍茫的感觉。
  2. 旧游曾记泊桅樯:回忆往昔,曾在此停泊过的船只,体现了对过往的怀念。
  3. 对啼江岸霜初歇:江边的鸟鸣声在霜融化后显得格外清晰,增强了孤独感。
  4. 独听扁舟草正芳:独自静听小舟上的草香,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5. 旅景谁将上缣素:对美好景色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6. 羽衣今复见茅堂:理想生活的回归与现实的对比。
  7. 似嫌越鸟南枝惯:对南方的习惯感到厌倦。
  8. 拟欲乘风向北翔:向往自由与理想,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羽衣”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如“独听”的描写,使景物与情感交融。
  • 对仗:如“瘴雨蛮烟”和“旧游曾记”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一种孤独与追求自由的情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将内心的思考与情感融入于自然之中,反映了对人生旅途的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瘴雨、蛮烟:象征环境的恶劣与压抑。
  • 桅樯、扁舟:象征游子与旅途。
  • 霜、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美。
  • 羽衣: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瘴雨蛮烟”中的“瘴”是什么意思?

    • A. 湿气重的天气
    • B. 干燥的气候
    • C. 温暖的春风
    • D. 宁静的夜晚
  2. 诗中“羽衣”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状态
    • C. 家庭
    • D. 朋友
  3. “拟欲乘风向北翔”的意思是什么?

    • A. 想要飞往南方
    • B. 想要追求自由与理想
    • C. 想要回到家乡
    • D. 想要停留在此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更加注重家庭情感的表现。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之情,与徐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徐渭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