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回值九日登坞土山访北庵上人》
时间: 2025-01-04 12:30:2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下第回值九日登坞土山访北庵上人
作者: 徐渭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归家忽巳逢重九,聊向高山试一登。
舌在何为更问妇,荤除元不是求僧。
秋云隔水流数片,落叶依岩积几层。
话了出门月初上,岸芦汀菊也相应。
白话文翻译:
回到家中,恰逢重阳节,随意想登高一试。
嘴里怎么还在跟妻子争论,荤腥之物本不是为了求僧。
秋云在水面上飘浮几片,落叶在岩石上积累成层。
聊完话题,出门时月亮刚升起,岸边的芦苇和菊花也在相应。
注释:
-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高山:指的是坞土山,登高的地方。
- 舌在何为:意为“为何还在争论”。
- 荤除:去掉荤腥,指的是素食。
- 初上:刚刚升起。
- 岸芦汀菊:指岸边的芦苇和菊花。
典故解析:
重阳节有登高的传统,寓意避灾祈福。诗中提到的"求僧"可能与求道和修行有关,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与信仰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常以个性化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因科举失利(下第)回家,选择登高以释怀,并寄情于自然,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无奈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徐渭的《下第回值九日登坞土山访北庵上人》是一首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内心情感的诗歌。诗的开头以“归家忽巳逢重九”引入,重阳节的到来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氛。诗人选择登高,寓意着向上、向外去探索和反思自己的处境。接下来的“舌在何为更问妇”,则表露出他对生活琐事的烦恼,显示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在描绘自然的部分,徐渭通过“秋云隔水流数片,落叶依岩积几层”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淡然,给人以深思。诗的最后一句“岸芦汀菊也相应”则表明自然界的和谐与诗人心灵的共鸣,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喜爱,体现了徐渭作品中常见的个性化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归家忽巳逢重九”,描绘了诗人回家时恰逢重阳节,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 第二句:“聊向高山试一登”,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登高来释怀的意愿。
- 第三句:“舌在何为更问妇”,体现出对生活琐事的困惑与无奈。
- 第四句:“荤除元不是求僧”,反映了他对饮食的思考,与求道的关系。
- 第五句:“秋云隔水流数片”,展现了秋天自然的景象。
- 第六句:“落叶依岩积几层”,表现出秋天的萧瑟和静谧。
- 第七句:“话了出门月初上”,描绘了夜幕降临的场景,增强了诗的意境。
- 第八句:“岸芦汀菊也相应”,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表现出诗人心灵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活境况相互映衬。
- 对仗:诗中行与行之间的意象形成了对照与呼应。
- 拟人:通过“岸芦汀菊也相应”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对节日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九:象征长寿与团圆。
- 高山:代表追求与向上的精神。
- 秋云: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落叶: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 芦苇与菊花: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的别称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九节
- C. 冬至
-
诗人提到的“荤除”是指什么?
- A. 去掉素食
- B. 去掉荤腥
- C. 吃素食
-
诗中“岸芦汀菊”体现了什么?
- A. 人的孤独
- B. 自然的和谐
-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徐渭的《下第回值九日登坞土山访北庵上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的作品,但徐渭更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徐渭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