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烈公挽章》

时间: 2025-01-06 15:23:17

行藩黄屋车何用,上寿瑶阶酒未酣。

岂有满庭持汉节,终无个士死淮南。

百年正气天为永,一觉忠魂梦亦甘。

词客幽怀关世事,悲歌重扣剑之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藩黄屋车何用,上寿瑶阶酒未酣。
岂有满庭持汉节,终无个士死淮南。
百年正气天为永,一觉忠魂梦亦甘。
词客幽怀关世事,悲歌重扣剑之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忠烈公的哀悼,开头提到黄屋车(皇帝的车驾)在此刻显得毫无意义,举杯畅饮的瑶阶酒也未曾醉酣。怎么会有那么多手持汉节(象征汉朝忠臣的标志)的人,却没有一个士人死于淮南呢?百年的正气仿佛是永恒的,醒来后忠魂仍然在梦中甘愿守护。诗人感慨世事的沉浮,悲歌中重重地敲击着剑的鞘(象征着悲痛和对忠义的追忆)。

注释

  • 黄屋车:指皇帝的车,象征权力和地位。
  • 瑶阶:指用美玉铺成的台阶,象征富贵。
  • 汉节:汉代的节令,象征忠臣。
  • 淮南:指历史上著名的义士,表现对英雄的怀念。
  • 正气:指忠义、正直的精神。
  • 忠魂:指忠节之士的灵魂。
  • 词客:指作诗的人,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字子瞻,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常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主题,作品中常融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元素。徐渭的生活经历曲折,曾遭遇政治失意和家庭变故,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

《孙忠烈公挽章》生于明代,背景是对忠臣的追忆和对忠义精神的弘扬。诗中提到的孙忠烈公,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忠臣,诗人通过对其的追忆,表达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历史和忠义的深刻思考,徐渭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了对忠烈公的哀悼与敬仰。开头两句通过对黄屋车和瑶阶酒的描绘,展现了在权力和奢华面前,真正的忠诚和英雄气概是多么的珍贵与稀有。接下来的“岂有满庭持汉节,终无个士死淮南”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那些未能为国捐躯的士人的失望与无奈。最后两句则从忠魂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坚守,以及对现实世事的感慨。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是徐渭作品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藩黄屋车何用:行藩(出巡)时的皇帝车马在此刻显得毫无意义,反映出政治权力的空虚。
  • 上寿瑶阶酒未酣:即使在富贵的场合中,饮酒的快乐也未能尽兴,表现出悲伤的情绪。
  • 岂有满庭持汉节:满庭的人都在手持象征忠良的汉节,但这样的忠良为何不见得有人为国捐躯。
  • 终无个士死淮南:没有士人愿意为国捐躯,表现出对忠臣缺乏的失望。
  • 百年正气天为永:忠义的气节似乎是永恒的,表达了对忠魂的向往。
  • 一觉忠魂梦亦甘:即便在梦中,忠魂仍然令人感到甘愿守护的情感。
  • 词客幽怀关世事:诗人感慨世事的变迁,感叹忠义的价值。
  • 悲歌重扣剑之镡:用悲歌来敲击剑鞘,象征着对忠义的追忆与钦佩。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屋车”、“瑶阶酒”比喻权力和奢华。
  • 对仗:首尾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对比效果。
  • 排比:叠加表达了对忠义的不满与期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忠义精神展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深刻反思了现实中忠臣的稀缺,表达了对忠魂的敬仰和对世事的无奈感慨,展现了徐渭对忠义的渴望与信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屋车:象征权力、地位与虚幻的繁华。
  • 瑶阶酒:象征奢华的生活,却无法掩盖内心的悲伤。
  • 汉节:象征忠臣的标志,寄托对忠义的追求。
  • 忠魂:象征不屈的忠诚与精神。
  • 剑之镡:象征英雄的气概与对忠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屋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贫穷
    B. 权力与地位
    C. 自由
    D. 忍耐

  2. 诗中提到的“悲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望与哀悼
    C. 愤怒
    D. 兴奋

  3. “百年正气天为永”中的“正气”指的是什么? A. 经济实力
    B. 忠义与正直
    C. 美貌
    D. 技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表达忠贞不渝的思想。
  • 《赤壁赋》(苏轼):对历史的感怀与哲思。

诗词对比

《登高》(杜甫)与《孙忠烈公挽章》都表达了对历史和忠义的沉思,杜甫的诗表现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切感受,而徐渭则更侧重于对忠魂的追忆与怀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徐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