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桑子 其一
作者: 张恨水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琴书漂泊干戈际,有恨填词。
恨也谁知。又是荼蘼半谢时。
不明何时愁浸骨,梦也如痴。
醒也如痴。爱唱秦淮夜泊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内心的漂泊与孤独。琴声和书卷飘荡在战火纷飞的边缘,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仇恨。这样的仇恨又有谁能理解呢?时光流转,正值荼蘼花瓣半落之际,我却不知何时愁苦已经浸透我的骨髓,梦中恍惚如痴,醒来时依旧如痴。只是在夜晚的秦淮河畔,我爱吟唱那些关于夜泊的诗篇。
注释:
- 琴书:指琴乐和书籍,寓意文人雅士的生活。
- 干戈:指战争或武器,这里象征动荡的时代。
- 荼蘼:一种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渐渐凋零。
- 浸骨:形容愁苦深入心骨。
- 秦淮:指南京的秦淮河,以其美丽的夜景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而著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恨水(1895年-1967年),原名张治中,湖南人,现代作家、诗人,以小说和诗词闻名,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与人性。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 其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在战乱时期的内心挣扎与孤独感。诗中“琴书漂泊”开篇即刻引入了文人特有的情境,琴声和书卷在动荡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孤独。接着,作者用“有恨填词”传达出一种深藏的仇恨与不满,仿佛只有通过诗词才能宣泄内心的苦楚。而“又是荼蘼半谢时”,不仅描绘了时光的流逝,也隐喻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整首诗多次使用“如痴”来形容梦中与醒后的状态,表明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最后,提到“爱唱秦淮夜泊诗”,则是对文化与美好回忆的追寻,尽管时代动荡,但内心对艺术的热爱依旧存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琴书漂泊干戈际”:描绘了文学与音乐在战乱中的漂泊无依。
- “有恨填词”:表达了内心的仇恨与不满。
- “恨也谁知”:反映孤独感,仇恨无人理解。
- “又是荼蘼半谢时”:时光飞逝,美好事物渐渐凋零。
- “不明何时愁浸骨”:愁苦已经深入骨髓,难以自拔。
- “梦也如痴,醒也如痴”:梦醒皆是痴迷,反映内心的迷惘。
- “爱唱秦淮夜泊诗”:虽有苦楚,但对文化的热爱依然燃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浸入骨髓,形象生动。
- 拟人:琴书的漂泊如同人一样,有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代动荡的无奈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琴书:象征文化与艺术,体现作者的文人气质。
- 荼蘼: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暗示美好事物的衰退。
- 秦淮:象征历史与文化,代表了作者对传统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荼蘼”是什么意思?
- A. 一种花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书籍
- 诗中提到的“秦淮”是指哪个城市的河流?
- A. 北京
- B. 南京
- C. 上海
- 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快乐
- B. 孤独与愁苦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荼蘼”是什么意思?
-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绘夜晚河畔的思考与孤独。
- 《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英雄豪情与时代背景的对比。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气氛更为豪放。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选》:收录张恨水及其他现代诗人的作品。
- 《张恨水传》:详细介绍张恨水的生平与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