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波倒浸层楼影,疏柳寒塘。帘里重阳。一朵秋花点鬓黄。无端惹起离人恨,不住回肠。约略新妆。曾把茱萸酒数行。
白话文翻译:
清凉的波光倒映在高楼的影子里,稀疏的柳树映在寒冷的塘水旁。帘子后是重阳节的时光。一朵秋花点缀着鬓发的黄。无缘无故引发了离别者的怨恨,心中不禁萦绕不去。她约略地化了新妆,曾经一同饮用过茱萸酒,数着那一行行的情思。
注释:
- 凉波:清凉的水波。
- 层楼:高楼,指楼房的高耸。
- 疏柳:稀疏的柳树,形容柳树的状态。
- 寒塘:冰冷的池塘,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重阳:重阳节,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
- 秋花:秋天盛开的花,象征着衰败和离别。
- 茱萸酒:用茱萸花酿成的酒,重阳节时常饮用以求健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时翔,清代诗人,以擅长词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细腻的情感,并且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非常生动。
创作背景:此首词写于清代,正值重阳节时节,诗人借用自然景色来抒发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当时人们在节庆中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采桑子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词作,诗人在清冷的秋天描绘了湖面倒映的楼影、稀疏的柳树和寒塘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孤寂的氛围。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然而在诗人的笔下,它却成了离愁的引子。诗中的秋花点缀着鬓发的黄,似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无端惹起离人恨,不住回肠"一句,深刻地表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思念,诗人用“无端”二字,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突然而无奈。结尾的“曾把茱萸酒数行”则进一步揭示了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孤寂之间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所带来的伤感与思念,表达了人们在节庆中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波倒浸层楼影:清凉的水波映出高楼的影子,表现了一种宁静而凉意的景象。
- 疏柳寒塘:映衬出寒冷的氛围,给人以孤独之感。
- 帘里重阳:暗指重阳节的到来,象征着传统节日的氛围。
- 一朵秋花点鬓黄:秋花的黄与鬓发相映成趣,象征着衰老与思念。
- 无端惹起离人恨,不住回肠:表达了因离愁而生的痛苦。
- 约略新妆:暗示女子的妆容,表明她仍在在意外貌。
- 曾把茱萸酒数行: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波比作清凉的情感,体现了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 对仗:如“凉波”与“寒塘”,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抒发了离愁与思念,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波:象征着清冷而孤寂的情感。
- 层楼:代表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疏柳:象征着孤独与凋零。
- 秋花:代表着岁月的流逝与离别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
“无端惹起离人恨”中的“无端”意指什么? A. 有原因
B. 无缘无故
C. 意义重大
D. 有所指向 -
诗中提到的“茱萸酒”是用什么酿成的? A. 玫瑰花
B. 茱萸花
C. 牡丹花
D. 兰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比,王时翔的《采桑子三首 其二》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深邃,前者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两者都展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