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麻姑山五首 其三 涌雪亭》

时间: 2025-01-04 09:14:30

泉源出地底,仰向云中行。

擘厓泻千丈,乱石皆腾狞。

风霆日夜急,雨雪虚空明。

不有神物扶,兹山应久倾。

喷薄侧飞鸟,砰訇愁百灵。

仙家信为好,喧聒何由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麻姑山五首 其三 涌雪亭
作者: 揭傒斯 〔元代〕

泉源出地底,仰向云中行。
擘厓泻千丈,乱石皆腾狞。
风霆日夜急,雨雪虚空明。
不有神物扶,兹山应久倾。
喷薄侧飞鸟,砰訇愁百灵。
仙家信为好,喧聒何由平。

白话文翻译

泉水从地底涌出,向上流向云中。
劈开山崖如同倾泻千丈,四处的乱石都显得狰狞。
风雷在日夜急促地呼啸,雨雪在空中闪烁而明亮。
若没有神灵的扶持,这座山应该早已倾倒。
水流喷涌而出,侧飞的鸟儿在空中鸣叫,百灵鸟也因忧愁而沉默。
仙家们信任这里是个好地方,可是这喧闹声怎能平息呢?

注释

  • 泉源:指水泉;出地底:从地下涌出。
  • 擘厓:劈开山崖;泻千丈:倾泻而下,形容水流的壮观。
  • 风霆:风和雷;急:急速。
  • 虚空明:空中明亮,形容雨雪的光辉。
  • 神物:指神灵或神仙;扶:扶持。
  • 喷薄:指水流或泉水喷涌而出。
  • 砰訇:形容声响;愁百灵:百灵鸟因忧愁而不鸣叫。
  • 仙家:指神仙或住在山中的仙人;信为好:相信这里是个好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揭傒斯,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山水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游麻姑山五首》是揭傒斯在游览麻姑山时的创作,诗中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以及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麻姑山的壮丽景象,开篇便以泉水的涌出为引,描绘了自然的神奇与力量。泉水从地底奔涌而出,仿佛在向云中攀登,展现了自然的生机。随后的描绘中,山崖的劈开与水流的倾泻交织成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诗人通过“风霆日夜急,雨雪虚空明”的描写,突出了自然气候的剧烈变化,表现出大自然的无常与强大。

在表达自然景象的同时,诗中也渗透着一种对人类渺小与无力的思考。诗人提到“若没有神灵的扶持,这座山应久倾”,这句中流露出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与渴望。最后,诗中提到百灵鸟因忧愁而沉默,暗示了人间对自然的破坏与喧嚣,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冲突。整首诗在宏大与细腻之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泉源出地底,仰向云中行:描绘了泉水从地下涌出,向上流动的情景,象征生命的力量。
  • 擘厓泻千丈,乱石皆腾狞:形象地表现了水流冲击山崖的壮观,传达出一种力量的美感。
  • 风霆日夜急,雨雪虚空明:描绘了自然现象的急促与神秘,表现出大自然的活力。
  • 不有神物扶,兹山应久倾:表达出对自然力量的思考,暗示人类的渺小与对神灵的依赖。
  • 喷薄侧飞鸟,砰訇愁百灵:通过鸟的叫声描绘自然的生机与人类的忧愁。
  • 仙家信为好,喧聒何由平:最后质疑人类的喧嚣如何与自然的宁静相和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拟人手法,如“泉源”与“云中”的互动,以及“飞鸟”的侧飞等,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和表现力。同时,诗的对仗工整,也体现了作者的工整与对仗的艺术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展现了自然的伟力与人类的渺小,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出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力量。
  • :代表着高远与神秘。
  • 山崖: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坚固。
  •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自由。
  • 神灵:暗示超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泉水”从哪里涌出?
    A. 山顶
    B. 地底
    C. 云中
    D. 河流

  2. 诗人认为没有什么会导致山的倾倒?
    A. 风霆
    B. 雨雪
    C. 神物
    D. 飞鸟

  3. “百灵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安静
    D. 喧闹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表现自然美的诗作。
  • 《望庐山瀑布》(李白):同样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

诗词对比
揭傒斯与李白的自然诗歌都表现出对山水的赞美,但揭傒斯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豪放与自在的态度。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提供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歌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揭傒斯诗选》
  4. 《古典诗词与自然哲学》

这些书籍将为了解揭傒斯及其诗歌提供更深入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