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内人夜坐守岁诗》

时间: 2025-01-14 17:14:39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白话文翻译

欢愉的情绪仍未尽兴,节日的欢庆不能停下酒杯。
酒中美味如桃子,粽子里也在寻觅杨梅的滋味。
帷幕打开,微风徐徐吹入帐内,蜡烛燃尽,炭火也成了灰烬。
不要怀疑我的发髻为何沉重,因为我在等待晨曦的到来。

注释

  • 欢多情未极:欢乐的情绪仍未结束。
  • 赏至莫停杯:庆祝的时刻,酒杯不要停下。
  • 酒中喜桃子:酒中有美味的桃子。
  • 粽里觅杨梅:在粽子中寻找杨梅。
  • 帘开风入帐:打开帘子,风吹入帐篷。
  • 烛尽炭成灰:蜡烛烧尽,炭火变成灰烬。
  • 勿疑鬓钗重:不要怀疑我的头发饰品沉重。
  • 为待晓光催:是为了等待晨光的催促。

典故解析

  • 桃子杨梅:桃子象征着美好和欢乐,而杨梅则是夏季的水果,象征着清新和快乐的生活。
  • 守岁:传统习俗,在新年到来之前守夜,象征着辞旧迎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君茜,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风格清新,擅长抒情,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题,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新年之际,体现了人们在除夕夜守岁时的欢愉与感慨,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索和对新年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欢快的语调描绘了除夕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团圆和新年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欢多情未极”引入,瞬间带出节日的气氛,显示出浓厚的喜庆。接下来的“赏至莫停杯”则强调了团聚时人们的欢饮,酒杯不停,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而在“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中,作者通过具体的食物意象,传达了节日的美味和乐趣,桃子与杨梅的结合不仅体现了丰盛的年夜饭,更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紧接着,“帘开风入帐”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象,微风拂动帷幕,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仿佛将节日的喜悦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最后两句“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新年到来的期待,同时也在情感上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借助头饰的沉重,暗示了一种沉甸甸的期许,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和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欢多情未极:表达了除夕夜的欢乐气氛。
    2. 赏至莫停杯:继续享受这份欢乐。
    3. 酒中喜桃子:酒中有桃子的美味,暗示庆祝时的美食。
    4. 粽里觅杨梅:在粽子中寻找杨梅,增添节日的趣味。
    5. 帘开风入帐:自然的微风让氛围更加愉悦。
    6. 烛尽炭成灰:时间流逝,烛光渐暗,象征着旧年的结束。
    7. 勿疑鬓钗重:发饰的沉重暗示着期待新年的心情。
    8. 为待晓光催:在等待新年的晨曦,充满期盼。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形成了音律的和谐美感。
    • 比喻:用“鬓钗重”暗示内心的期待与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除夕夜的欢庆,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对传统节日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桃子:象征着丰收与美好,代表快乐的生活。
  • 杨梅:清新、甜美,象征夏季的快乐与希望。
  • 烛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光明的未来。
  • :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哪种水果代表了节日的喜庆?

    • A. 苹果
    • B. 桃子
    • C. 香蕉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勿疑鬓钗重”暗示了_____

  3. 判断题: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增强节日的氛围。 (对/错)

答案

  1. B. 桃子
  2. 对新年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夜作》——王维
  • 《新年作》——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比如王维的《除夜作》同样描写了除夕的情景,但更加侧重于孤独与思乡之情,而徐君茜的作品则表现出团聚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某某出版社
  • 《南北朝诗人研究》——某某学者著作

通过这样的结构呈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感受其深刻的情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