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疾》

时间: 2025-01-19 23:58:37

微疾经旬近药囊,往来巷陌未全妨。

时时小雨知春近,处处闲身觉日长。

林外鼓歌闻赛庙,怀中茶饼议租桑。

两京梅发今何似?

送老流年只自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疾经旬近药囊,
往来巷陌未全妨。
时时小雨知春近,
处处闲身觉日长。
林外鼓歌闻赛庙,
怀中茶饼议租桑。
两京梅发今何似?
送老流年只自伤。

白话文翻译:

我这微病已近十天,药囊在手。
在街巷中走动,虽然不算太妨碍。
时常的小雨告诉我春天快来了,
到处闲坐时感觉白天变长了。
庙外传来鼓声和歌声,
我一边吃着茶饼一边谈论着租赁的事。
如今两京的梅花开得如何呢?
岁月渐老,我只感到伤感。

注释:

  • 微疾:指的是轻微的疾病。
  • 药囊:装药的袋子。
  • 巷陌:街巷,指城市或乡村的道路。
  • 时时:时常,表示频繁。
  • 闲身:指无所事事的状态。
  • 林外:树林之外。
  • 鼓歌:指庙会时的鼓声和歌唱。
  • 茶饼:一种用茶叶做成的点心。
  • 租桑:指讨论与桑树种植相关的租赁问题。
  • 两京:指的是汴京和南京。
  • 梅发:梅花开放。

典故解析:

这首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及的“庙会”、“梅花”等元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庙会与农耕文化的结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俗和节庆活动。梅花则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在诗歌中用以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战乱,作品多以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为主题,风格质朴而深情。

创作背景:

《微疾》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身体虚弱之际,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写于春天,体现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同时又与作者的疾病形成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微疾中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微疾”引入,体现了诗人的身体状态,而后却又显示出他在春雨中感受到的生机与季节的更替。诗中对雨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暗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依恋。

“林外鼓歌闻赛庙”一句,展现了庙会的热闹场景,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人们欢声笑语时,自己却在深思熟虑中。最后两句以“梅发”引入对比,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感伤,抒发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整体上,诗歌在简洁的语言中蕴藏了深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微疾经旬近药囊:我微微生病已经有十天了,药袋在手,暗示身体的不适。
    • 往来巷陌未全妨:走在街巷中,虽然身体不适,但并没有完全妨碍我。
    • 时时小雨知春近:时常细雨落下,告诉我春天即将来临。
    • 处处闲身觉日长:无事可做,随意闲坐,感到白天变得越来越长。
    • 林外鼓歌闻赛庙:庙外传来鼓声和歌声,表现出热闹的节日氛围。
    • 怀中茶饼议租桑:我一边吃着茶饼,一边和人讨论租赁桑树的事情。
    • 两京梅发今何似:如今两京的梅花开得如何,我对此感到好奇。
    • 送老流年只自伤:岁月渐渐老去,我感到无尽的伤感。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春天的前兆,蕴含生命的希望。
    • 对仗:如“鼓歌闻赛庙”与“茶饼议租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小雨“知”春近,赋予雨以人的感情,增强了诗意。
  3. 主题思想: 诗歌在描绘春日景象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他对时光无情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 微疾:象征着人生中的脆弱与脆弱的存在状态。
  • 小雨:象征生机与希望,春天的到来。
  • 鼓歌:象征着生活的热闹与人情味。
  • 茶饼:日常生活的平淡与温情。
  • 梅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微疾”指的是什么? A. 重病
    B. 轻微的疾病
    C. 心情不好
    D. 失眠

  2. “林外鼓歌闻赛庙”中的“赛庙”指的是什么场景? A. 祭祀活动
    B. 农田
    C. 市场
    D. 学校

  3. 诗人对“岁月”的态度是? A. 愉快
    B. 愤怒
    C. 感伤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陆游《微疾》王维《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陆游更多地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而王维则通过自然的宁静表达心灵的平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