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戍鼓何萧索,阗阗水一方。
停枹留堕月,流响激繁霜。
乡梦秋难稳,津楼夜正央。
三挝遗谱失,悲壮忆渔阳。
白话文翻译:
戍楼上的鼓声是多么的萧索,四周水波荡漾。
停下划桨,月光洒落,声音在霜中回荡。
乡间的梦难以在秋天稳定,渡口的楼台在夜色中正中央。
乐曲的遗谱已然失落,悲壮的情怀让我想起渔阳。
注释:
- 戍鼓:指边防的鼓声,象征孤独与守望。
- 阗阗: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停枹:停止划桨的动作。
- 堕月:月光洒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流响激繁霜:声音在霜中回响,象征寒冷的秋夜。
- 乡梦秋难稳:描述对故乡的思念在秋天时愈显得不安。
- 津楼:指渡口的楼台,象征归乡的地方。
- 三挝遗谱:指乐谱遗失,可能是指曾经的欢乐与记忆。
- 渔阳:古代地名,常与美好回忆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可中,明代诗人,生于政治动荡的时代,诗作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水乡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戍楼的孤寂与秋夜的宁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戍鼓声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和萧索的感觉。开头的“戍鼓何萧索”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紧接着用“阗阗水一方”描绘了四周的水面,既有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接下来的两句“停枹留堕月,流响激繁霜”,通过描绘夜晚停桨的情景,将月光的洒落与水波的声音结合,创造出一种宁静但又略显凄凉的意境。
“乡梦秋难稳”,则是对故乡的思念在秋天愈发强烈的体现,特别是在这个季节,万物凋零,更加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最后两句中“三挝遗谱失”暗示着美好记忆的逝去,而“悲壮忆渔阳”则是对往昔时光的追忆,渔阳可能指代的是快乐的时光与青春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戍鼓何萧索:描绘戍楼鼓声的孤寂,暗示守边的艰辛。
- 阗阗水一方:水波荡漾,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 停枹留堕月:划桨的动作停止,月光洒落,渲染出夜的宁静。
- 流响激繁霜:声音在霜中回荡,象征着寒冷的秋夜。
- 乡梦秋难稳:描绘对故乡的思念在秋天时的无奈。
- 津楼夜正央:夜晚的渡口楼台成为思乡的中心。
- 三挝遗谱失:乐谱的遗失象征欢乐与记忆的消逝。
- 悲壮忆渔阳:对往昔的追忆,带有一种悲壮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戍鼓声比喻为孤寂的心境。
- 拟人:水波和声音似乎有情感,呼应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停枹留堕月,流响激繁霜”,对称工整,富有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戍鼓、月光、水波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戍鼓:象征孤独与守望,暗示了诗人的思乡情。
- 水波:象征宁静与流动,表现时间的流逝。
- 月光:象征光明与希望,同时也带来孤独的感受。
- 乡梦: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津楼:象征归乡的希望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戍鼓”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友谊
答案:B -
“乡梦秋难稳”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平静
B. 无奈
C. 快乐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津楼”指的是什么?
A. 渡口的楼台
B. 山顶的楼阁
C. 城市的高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程可中的《同稚孝鼎卿咏津鼓限阳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怀念,但程可中的作品更为沉郁,而李白则透出一丝洒脱与豪放。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精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