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和某君秋吟八章 秋虫》

时间: 2025-01-08 00:01:29

霜露重,露重湿秋魂。

断续声寒从夜悄,浮沉梦碎对灯昏。

愁在短墙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和某君秋吟八章 秋虫
霜露重,露重湿秋魂。
断续声寒从夜悄,
浮沉梦碎对灯昏。
愁在短墙根。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霜露变得沉重,露水湿润了秋天的灵魂。
夜深人静时,虫鸣声断断续续传来,
在昏黄的灯光下,梦中的美好已然破碎。
愁绪如同短墙根下的杂草,难以根除。

注释:

  • 霜露重:指秋天的霜和露水都很厚重,象征着严寒的来临。
  • 湿秋魂:秋天的灵魂被露水滋润,体现了一种情感的寄托。
  • 断续声寒:虫鸣声时断时续,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浮沉梦碎:形容梦境的破碎和不真实,暗示了内心的失落。
  • 愁在短墙根:愁绪如同墙根的杂草,隐蔽而又难以摆脱。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霜露重”与“秋虫”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气氛,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三苏,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清末,活动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多受五四运动影响,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秋天,时值晚秋,正是虫鸣渐少,季节交替之际。诗人在此时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内心的忧愁也随之而来。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霜露、虫鸣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互动。开头的“霜露重”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接着,诗人通过“断续声寒”和“浮沉梦碎”的表达,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感。梦的破碎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得整个情绪更加沉重。最后一句“愁在短墙根”以形象的比喻结束诗篇,既有深意,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隐秘的哀愁。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抒发上都十分细腻,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露重,露重湿秋魂。”:描绘秋天的清晨,霜露交加,湿润了大地,也湿润了人的心灵。
    • “断续声寒从夜悄,”:虫鸣声在夜晚显得凄凉,打破了夜的宁静。
    • “浮沉梦碎对灯昏。”:梦境的破碎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悲凉。
    • “愁在短墙根。”:隐喻着难以言说的忧愁,似乎藏在墙根下,难以去除。
  • 修辞手法

    • 比喻:“愁在短墙根”用生动的比喻表现内心的愁苦。
    • 拟人:虫鸣声被赋予了生动的情感,使得自然更具人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寂,反映了人的思索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寒冷与孤独,带有失落的意味。
  • :代表着清新与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暗示了脆弱与易逝。
  • 秋虫:虫鸣传递出寂寞的情绪,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
  • 灯昏:昏暗的灯光象征着迷茫与失落,映射了内心的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景象
    • B. 秋天的孤寂
    • C. 夏天的欢愉
  2. “愁在短墙根”中“短墙根”主要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物
    • B. 隐藏的忧愁
    •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时光流逝和国家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梁三苏与李白在秋天题材上的不同表达:
    • 梁三苏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常在秋景中融入壮阔的历史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