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14 06:24:13

留得崇楼养蠹鱼,韦编未断子孙愚。

此间非近桃源洞,何事安然到劫馀。

观野史,鉴前车。

清风休再乱翻书。

不知秦火冲天焰,能及今人一炬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 朱帆 〔近代〕

留得崇楼养蠹鱼,
韦编未断子孙愚。
此间非近桃源洞,
何事安然到劫馀。
观野史,鉴前车。
清风休再乱翻书。
不知秦火冲天焰,
能及今人一炬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诗人提到,虽然高楼大厦可以培养蛀虫,但书籍仍在不断翻阅,传承着后代的愚昧。这里并不是桃源仙境,为什么还能平静地度过劫难?回顾野史,借鉴前人的教训,愿清风不再翻动书籍,然而不知秦朝的熊熊火焰,是否能与今天的一支火炬相比呢?


注释

  • 崇楼:高楼,象征繁华的景象。
  • 蠹鱼:蛀虫,暗喻生活中的无用之物。
  • 韦编未断:形容书籍的频繁阅读,典出《论语》,意指传承不息。
  • 桃源洞:出自《桃花源记》,理想的生活环境。
  • 劫余:指经历过劫难后的安宁。
  • 观野史:指阅读野史,借鉴历史经验。
  • 清风:象征清白、明净的风,意指希望历史不被曲解。
  • 秦火:指秦朝焚书坑儒的事件,象征历史的灾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帆,近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与对现实的警醒。

诗歌鉴赏

朱帆的《鹧鸪天》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见解。开篇以“留得崇楼养蠹鱼”引入,暗指繁华的外表下潜藏的危机,揭示了富裕生活的表面下可能滋生的愚昧。接着通过“韦编未断子孙愚”,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暗示即使在历史的洪流中,愚昧仍然会延续。

“此间非近桃源洞”一句,提醒人们此地并非理想之地,生活的安宁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在“观野史,鉴前车”中得以升华,借鉴历史教训是避免错误重复的重要方式。而最后两句则通过“秦火”这一历史事件,指出历史的教训依然对现代人有警示作用,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熟虑和对现实的关注。

朱帆在这首诗中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智慧结合,传达出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关怀,展现出浓厚的历史观和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高楼养育着蛀虫,暗示繁华之下的隐患。
    • 第二联:书籍虽在传承,但愚昧仍未消除。
    • 第三联:强调此地并非理想的桃源,生活并不安稳。
    • 第四联:历史教训是借鉴的最好方式。
    • 第五联:理想的清风不再翻动书籍,强调历史的静默。
    • 第六联:秦朝的火焰象征着过去的灾难,质疑现代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辙。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崇楼”与“蠹鱼”,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历史的教训比作明亮的火炬,警示后人。
    • 典故:引用历史事件和文化经典,增强诗的内涵和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强调借鉴历史教训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

意象分析

  • 崇楼:象征繁华与虚华,隐含警惕。
  • 蠹鱼:代表社会中的无用之物,警醒人们关注内在的价值。
  • 桃源:理想的生活状态,反衬现实的艰难。
  • 清风:象征纯净与明智,呼唤理性和智慧。
  • 秦火:历史的灾难,警示后人不忘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留得崇楼养蠹鱼”中的“蠹鱼”指什么? A. 鱼类
    B. 蛀虫
    C. 鳝鱼

  2. 诗中提到的“韦编未断”意指? A. 书籍未断
    B. 传承未断
    C. 愚昧未断

  3. 秦火象征什么? A. 灾难
    B. 繁荣
    C. 和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探讨历史与现实。
  • 《春望》:杜甫,反映社会动荡与历史教训。

诗词对比

  • 朱帆的《鹧鸪天》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
    • 朱帆侧重历史教训的警醒,而李白更注重个人豪情,反映诗人不同的价值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