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胥浦乡新被寇(丙申冬)》
时间: 2025-01-01 15:48: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经胥浦乡新被寇(丙申冬) 枯蒿茫茫雪初集,青泥小岸硬复湿。 草鞋断尽余两耳,十步九倒何由立。 空村无人不敢入,野狗龈龈累百十。 沟中死人血未干,终夜冤魂自相泣。
白话文翻译:
大雪初降,枯蒿覆盖着茫茫白雪,青泥小岸又硬又湿。 草鞋已经断尽,只剩下两个耳,走十步就摔倒九次,如何能站立。 空荡的村庄无人敢进入,野狗成群结队,数量众多。 沟中死人的血还未干,整夜冤魂在相互哭泣。
注释:
- 枯蒿:干枯的蒿草。
-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青泥:青色的泥土。
- 草鞋断尽余两耳:草鞋已经破烂不堪,只剩下鞋耳。
- 龈龈:形容野狗众多的样子。
- 冤魂:指死者的灵魂,因非正常死亡而未能安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写实为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丙申冬夜,诗人经过胥浦乡时,目睹了因战乱或盗寇侵扰后的凄凉景象。诗中通过枯蒿、雪、青泥、草鞋等意象,以及空村、野狗、死人等惨状,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冷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荒凉画面。诗人通过“枯蒿茫茫雪初集”和“青泥小岸硬复湿”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寒冷、荒芜的氛围。而“草鞋断尽余两耳,十步九倒何由立”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无助和困苦。后两句“空村无人不敢入,野狗龈龈累百十”和“沟中死人血未干,终夜冤魂自相泣”更是深刻地揭示了战乱带来的死亡和悲痛,以及生者的恐惧和绝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枯蒿茫茫雪初集”:描绘了大雪初降,枯蒿被雪覆盖的荒凉景象。
- “青泥小岸硬复湿”:形容青泥小岸因雪而变得又硬又湿,增加了行走的困难。
- “草鞋断尽余两耳”:草鞋破烂,只剩下鞋耳,反映了人们的贫困和艰辛。
- “十步九倒何由立”:走十步就摔倒九次,表达了人们在恶劣环境中的无助。
- “空村无人不敢入”:空荡的村庄无人敢进入,显示了人们的恐惧和避难。
- “野狗龈龈累百十”:野狗成群,数量众多,象征着战乱后的荒凉和混乱。
- “沟中死人血未干”:沟中死人的血还未干,揭示了战乱带来的死亡和惨状。
- “终夜冤魂自相泣”:冤魂整夜相互哭泣,表达了死者的不幸和生者的悲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枯蒿茫茫”比喻荒凉的景象,“野狗龈龈”比喻混乱和无序。
- 拟人:如“冤魂自相泣”赋予冤魂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围绕着战乱带来的苦难和死亡展开,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意象分析:
- 枯蒿、雪:象征荒凉和寒冷。
- 青泥、草鞋:象征艰难和困苦。
- 空村、野狗:象征恐惧和混乱。
- 死人、冤魂:象征死亡和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枯蒿茫茫雪初集”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冬天的荒凉 C. 秋天的丰收
- “草鞋断尽余两耳”反映了什么? A. 人们的富裕 B. 人们的贫困 C. 人们的快乐
- “沟中死人血未干”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战争的惨状 C. 和平的景象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袁凯的《夜经胥浦乡新被寇》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但袁凯的诗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袁凯的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战争诗选》:收录了多首描绘战乱的诗歌,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