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蜡梅》
时间: 2025-01-19 15:5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蜡梅
作者: 洪希文 〔元代〕
雪里江梅标致好。千古诗人,总被横斜恼。蜡貌栀言愁杀我。道伊曾向孤山过。检点花房开几朵。错引山峰,酿蜜供残课。三叹楚骚无可考。梅花已不如芳草。
白话文翻译
雪中盛开的江梅格外美丽,古往今来的诗人们常常被这一景致所困扰。蜡梅的容貌与栀子花的言语让我感到烦恼。听说她曾经路过孤山。细细想来,花房里开了多少朵?误引山峰,酿成蜜糖,供给那些未完成的学业。叹息《楚辞》的美好已无从考证,梅花的美丽已不如芳草。
注释
- 江梅:指的是江南地区的梅花。
- 蜡貌:蜡梅的形态,形容其色泽像蜡一样。
- 栀言:栀子花的言语,这里指其香气。
- 孤山:可能指的是某座特定的山,富有文人情怀。
- 楚骚:指的是《楚辞》,古代的文学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希文,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元代文人的情感与思考。洪希文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常常探索自然与人情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蝶恋花 蜡梅》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之际。诗人通过蜡梅与江梅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过往诗人情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蜡梅与江梅为主线,呈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开篇提到“雪里江梅标致好”,以雪中的梅花为引子,勾勒出一幅冬日花开的美丽画面。接着,诗人将这种美与古代诗人的情感相联系,表明了对美丽景物的感慨与无奈。
“蜡貌栀言愁杀我”的句子,展现出诗人对蜡梅的喜爱与忧愁,似乎在表达一种美好而又无奈的情感。接下来的“道伊曾向孤山过”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增添了诗的厚度。
整首诗在叹息“梅花已不如芳草”的结尾,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里江梅标致好:描绘了冬天雪中盛开的江梅,表现出其美丽与高洁。
- 千古诗人,总被横斜恼:古今诗人对这一美景的感叹与困惑,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与无奈。
- 蜡貌栀言愁杀我:蜡梅的外表与栀子花的芳香让诗人感到悲伤,暗示内心的矛盾。
- 道伊曾向孤山过:提及历史上的人或事,增添了文学的深度。
- 检点花房开几朵:思考花房中开了多少朵花,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错引山峰,酿蜜供残课:山峰引来蜜糖,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求。
- 三叹楚骚无可考:对《楚辞》美好的叹息,显示出对古文化的怀念。
- 梅花已不如芳草:表达对梅花的失落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蜡梅与栀子花的对比,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花的情感化,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蜡梅和江梅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过往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形成了一种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梅:象征着高洁与孤傲。
- 蜡梅:代表着温暖与脆弱。
- 雪:象征着纯洁与冷漠。
- 芳草:代表着生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蜡貌”指的是哪种花?
- A. 江梅
- B. 蜡梅
- C. 栀子花
-
填空题:诗中“梅花已不如__”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
判断题:诗人对“楚骚”的感叹表明了对古文化的珍视。 (对/错)
答案
- B
- 芳草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洪希文的《蝶恋花 蜡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
- 洪希文通过蜡梅与江梅展现自然与内心的结合,李清照则通过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联系,二者都反映出对美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