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二 武昌感怀》

时间: 2025-01-06 07:24:15

楼上天风吹满袖,头上青天,欲问频搔首。

赢得江湖来载酒,山寒水冷诗魂瘦。

一片烟波都似旧,醉也扶归,风雪黄昏后。

月上江潭人醒否,秋声都在张公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二 武昌感怀
作者: 杨圻 〔清代〕

楼上天风吹满袖,
头上青天,欲问频搔首。
赢得江湖来载酒,
山寒水冷诗魂瘦。
一片烟波都似旧,
醉也扶归,风雪黄昏后。
月上江潭人醒否,
秋声都在张公柳。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上,清风吹拂,衣袖飘动。
仰望蓝天,我不由得频频搔首。
谁知道江湖上来的人带着酒,
此时山寒水冷,让我的诗魂也感到萎缩。
眼前的烟波宛如往昔,
即便醉酒,也要扶着回家,迎着风雪在黄昏之后。
月亮升起在江边的潭水上,不知人是否已经醒来,
秋风的声音依旧在张公柳旁回响。


注释:

  • 楼上:指高楼,象征高处的孤独感。
  • 频搔首:形容思绪纷乱或心情不宁。
  • 江湖:指水边或江河湖泊,这里暗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山寒水冷:形容环境的寒冷,反映出诗人的孤寂与心境。
  • 诗魂瘦:比喻创作灵感的匮乏。
  • 烟波:形容水面上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扶归:意指醉酒后依靠他人或物体回家,表现出无助感。
  • 张公柳: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人物或地名,柳树象征着秋天的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表现出对故乡和社会现状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武昌,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二 武昌感怀》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开篇以“楼上天风吹满袖”展现出一种高处的空旷与孤独,清风拂袖,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但随之而来的“欲问频搔首”则显露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江湖载酒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渴望,然而“山寒水冷”又将这种渴望击碎,诗人感到诗魂的枯竭,显示出对创作灵感的无奈。

接下来的“醉也扶归,风雪黄昏后”,描绘出在醉酒后归家的状态,既有对酒的依赖,也有对生活的无奈。最后两句,月上江潭与秋声交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似乎在问: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有谁会因秋声而醒来?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体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楼上天风吹满袖:高处的清风吹拂,象征着心灵的自由。
    • 头上青天,欲问频搔首:抬头望天,感到困惑与不安。
    • 赢得江湖来载酒:想象着有人携酒而来,暗含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 山寒水冷诗魂瘦:自然环境的寒冷反映出内心的孤寂。
    • 一片烟波都似旧:回忆中的景象依旧,带有忧伤的色彩。
    • 醉也扶归,风雪黄昏后:醉酒后无助的归家之路,展现出无奈。
    • 月上江潭人醒否:夜晚的江边,思考他人的状态。
    • 秋声都在张公柳:秋声萦绕,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魂瘦”比喻创作灵感的不足。
    • 拟人:秋声被赋予感情,表现出对秋天的感受。
    • 对仗:如“山寒水冷”与“醉也扶归”,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往昔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结合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反映出清代知识分子的情感困境。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自由与清新,但也暗含孤独。
  • 江湖: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烟波:代表过往的回忆与情感。
  • 月亮:象征孤独和思考的时刻。
  • 秋声:传递出深沉的思考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楼上天风吹满袖”中,“满袖”指的是什么?

    • A. 清风
    • B. 烟雾
    • C. 诗人
    • D. 酒
  2. “山寒水冷诗魂瘦”中,诗魂的“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兴奋
    • D. 迷茫
  3. 诗中提到的“张公柳”可能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历史人物
    • C. 孤独
    • D. 自由

答案: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了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情感细腻,表达方式更为柔和。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月亮表达思乡情,与杨圻的诗相似,都是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