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暮春》

时间: 2025-01-04 13:05:38

薄暮银塘风色静,闲倚雕阑,自赏娉婷影。

一簇芙蓉相掩映,唾花落处游鳞竞。

女伴潜呼浑未醒,横睇回波,才讶红妆并。

飞尽残霞天又暝,柳梢笑指新悬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暮银塘风色静,闲倚雕阑,自赏娉婷影。一簇芙蓉相掩映,唾花落处游鳞竞。女伴潜呼浑未醒,横睇回波,才讶红妆并。飞尽残霞天又暝,柳梢笑指新悬镜。

白话文翻译:

在薄暮时分,银色的塘水上微风轻拂,我悠闲地倚在雕刻的栏杆上,自赏着自己婀娜的身影。一丛芙蓉花互相掩映,水面上游动的鱼争相嬉戏。女伴在一旁轻声呼唤,我却还未醒悟,转头看去,才惊讶于那红妆的美丽。残霞飞尽,天色又暗了下来,柳梢轻轻笑指着新悬的明月。

注释:

  • 薄暮:傍晚,日落时分。
  • 银塘:指银色的塘水,描绘水面清幽的景象。
  • 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
  • 娉婷:形容女子的身姿优美。
  • 芙蓉:指荷花,这里用作意象。
  • 唾花:花瓣落下的样子。
  • 游鳞:形容水中游动的鱼。
  • 潜呼:轻声呼唤。
  • 红妆:指打扮得美丽的女子。
  • 残霞:日落时分的余晖。
  • 柳梢:柳树的枝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写女子的美丽和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裳,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雅趣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语言清新,意境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暮春时节,正值春夏交替之际,作者在塘边赏花、观水,感受春天的余韵,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蝶恋花·暮春》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感性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暮春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诗的开头通过“薄暮银塘”描绘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氛围,营造出一个令人向往的闲适场景。在这个静谧的环境中,作者闲倚雕阑,独自欣赏水面上的倒影,表现了夏日傍晚的那种惬意与悠然。

接下来的描绘中,一簇芙蓉花的映衬与落花游鳞的生动场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机。特别是“唾花落处游鳞竞”,通过对花瓣落下与水中鱼嬉戏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动,仿佛能听到水面波动的声音。

随着诗情的发展,作者与女伴的互动展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亲密,轻声呼唤与惊讶的反应,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对美的感悟与珍惜。最后,随着“飞尽残霞天又暝”的描写,时光的流逝和夜色的降临使得整首诗有了一种淡淡的惆怅感,似乎在感叹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人间美好情感的流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暮银塘风色静:描写黄昏的宁静,水面如镜,微风轻拂。
  2. 闲倚雕阑,自赏娉婷影:诗人悠闲倚靠栏杆,欣赏自己的美丽身影。
  3. 一簇芙蓉相掩映:一丛荷花互相映衬,增添了景色的美感。
  4. 唾花落处游鳞竞:描绘花瓣落水,水中鱼儿竞相游动的生动场景。
  5. 女伴潜呼浑未醒:女伴轻声呼唤,诗人却未意识到。
  6. 横睇回波,才讶红妆并:转头看水波,才惊讶于女伴的妆容美丽。
  7. 飞尽残霞天又暝:余晖消失,天色再次变暗。
  8. 柳梢笑指新悬镜:柳树枝头似笑着指向新月,暗示夜晚的来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梢比作笑指,赋予自然以生命。
  • 拟人:柳树和鱼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横睇回波,才讶红妆并”,工整对称的语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去夏来的自然感悟,以及人与自然、美与情感的和谐共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暮:代表宁静的时光,象征人生的短暂。
  • 银塘:象征清幽与宁静,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 芙蓉:象征美丽、纯洁的事物,代表青春的鲜活。
  • 游鳞:象征活力与自由,增添自然的生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暮银塘”意指: A. 日出时分 B. 黄昏时分 C. 正午时分 D. 清晨时分

  2. “唾花落处游鳞竞”中“唾”字的意思是: A. 吐 B. 落 C. 撒 D. 漂

  3. 诗中提到的“红妆”是指: A. 衣服 B. 妆容 C. 背景 D. 花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贺裳的《蝶恋花·暮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描写自然与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词更偏向于内心的细腻情感,而贺裳则侧重于外在的自然景观。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