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春繁台 李梦阳 〔明代〕 泯泯春犹早,行行赏不违。 柳黄沙际见,草色雪中归。 积水生云气,孤城下夕晖。 谁禁台寺望,北雁又将飞。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显得有些朦胧。我漫步着,尽情欣赏这初春的景色,不愿错过任何细节。柳树的嫩黄在沙岸边隐约可见,草地的颜色在雪中显得格外清新。积水中升起了云雾,孤城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宁静。谁能禁止我在台寺上远望,北方的雁群又将开始它们的迁徙。
注释:
- 泯泯:形容春意初萌,尚不明显。
- 行行:漫步的样子。
- 柳黄:指柳树初发的嫩叶,颜色嫩黄。
- 沙际:沙岸边。
- 草色:草地的颜色。
- 雪中归:指草色在雪中显得更加鲜明。
- 积水:积聚的水。
- 云气:云雾。
- 孤城:指孤独的城池。
- 夕晖:夕阳的余晖。
- 台寺:高台上的寺庙。
- 北雁:北方的雁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字子阳,号空同子,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歌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此诗作于早春时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初春之美的欣赏和对远方迁徙雁群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中的“北雁又将飞”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生命循环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早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初萌和生机。诗中“柳黄沙际见,草色雪中归”一句,既展现了春天的嫩绿,又暗示了冬天的残留,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而“积水生云气,孤城下夕晖”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最后两句“谁禁台寺望,北雁又将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生命循环的思考。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泯泯春犹早”:形容春天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显得有些朦胧。
- “行行赏不违”:诗人漫步着,尽情欣赏这初春的景色,不愿错过任何细节。
- “柳黄沙际见”:柳树的嫩黄在沙岸边隐约可见,展现了春天的嫩绿。
- “草色雪中归”:草地的颜色在雪中显得格外清新,暗示了冬天的残留。
- “积水生云气”:积水中升起了云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孤城下夕晖”:孤城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宁静,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氛围。
- “谁禁台寺望”:诗人站在高台上的寺庙远望,表达了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 “北雁又将飞”:北方的雁群又将开始它们的迁徙,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生命循环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草色雪中归”,将草色拟人化,仿佛草地在雪中归来。
- 对仗:如“柳黄沙际见,草色雪中归”,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如“积水生云气”,将积水比喻为云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赞美。诗中透露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以及对季节变迁和生命循环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柳黄:春天的嫩绿,象征生机与希望。
- 草色:草地的颜色,象征清新与自然。
- 积水:积聚的水,象征宁静与深邃。
- 云气:云雾,象征朦胧与神秘。
- 孤城:孤独的城池,象征宁静与深远。
- 北雁:北方的雁群,象征迁徙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黄沙际见”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嫩绿 C. 冬天的雪景 D. 夏天的炎热
-
“草色雪中归”中的“归”字如何理解? A. 草色回到雪中 B. 草色在雪中显得更加鲜明 C. 草色从雪中归来 D. 草色与雪融为一体
-
诗中“北雁又将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冬天的怀念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远方的向往 D. 对自由的渴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怀。
- 王维《鸟鸣涧》: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梦阳《早春繁台》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李梦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
- 《李梦阳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